1878功放ic 民革元老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在这所高校举行

小编 2025-04-03 项目合作 23 0

民革元老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在这所高校举行

何香凝资料照片。东方IC 翻拍

今年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 成立70周年,也是民革元老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

6月21日,为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民革成立70周年,也是近代杰出政治家、著名书画家、民革主要创始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首任校长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民革广东省委会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该校白云校区联合开展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暨民革成立70周年活动。

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官网消息,活动包括该校校训石揭幕仪式,廖仲恺先生、何香凝先生铜像揭幕仪式,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暨民革成立70周年座谈会以及“文化 教育 艺术——纪念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术报告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邓海光、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程萍以及省委统战部、省台办、省教育厅、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廖仲恺何香凝先生亲属、杰出校友代表等出席了此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纪念活动举办地——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正是何香凝为实现其丈夫廖仲恺爱护农工意志的努力实践。

据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官网介绍,该校是一所以农学、工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广东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

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何香凝与廖仲恺夫妇是一对国民党内知名的革命伉俪,两人的经历堪称传奇。

据民革中央官网介绍,何香凝,原名谏,又名瑞谏,广东省南海县棉村乡人,1878年7月16日出生于香港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1897年,何香凝经人介绍,和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华侨家庭的廖仲恺见了面。当年10月,何香凝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后育有一女一子,女名梦醒,子名承志。

1905年8月7日,何香凝在其寓所经孙中山和黎仲实介绍参加了同盟会,成为中国同盟会最早的女会员,后何香凝介绍廖仲恺参加了同盟会。

1922年底,孙中山在苏俄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放弃了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幻想,决定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廖仲恺、何香凝予以坚决支持。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一大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何香凝和廖仲恺一道成长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成为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的亲密朋友。

国民党“一大”后,何香凝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部长,兼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妇女部长。她在蔡畅、邓颖超等人协助和宋庆龄支持下,积极推进妇女运动,开办女工学校、贫民医院,创办妇女运动讲习所,出版《妇女之声》,向妇女宣传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主张,号召全国妇女参加民主运动,共同为建立新国家而奋斗。

1924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何香凝亲历了孙中山病逝前后的全过程,是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把矛头指向了忠实执行孙中山遗嘱的廖仲恺。8月20日上午,廖仲恺夫妇去国民党总部参加重要会议,到门口时,遭暴徒枪击。廖仲恺身中3弹,在医院抢救无效逝世,年仅48岁。

在何香凝和李济深等人的努力下,1947年11月12日,“民促”、“民联”和其他国民党内民主派人士在香港联合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布脱离蒋介石控制的国民党,另组新党,提出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建立和平、民主和幸福的新中国的主张。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李济深任主席,何香凝任中央常务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并在李济深逝世后担任第四届民革中央主席。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北京病逝,终年95岁。根据何香凝生前与廖仲恺“生则同衾,死则同穴”遗愿,经毛泽东同意,追悼大会结束后,灵柩由专车运往南京与廖仲恺合茔。

公用电话或将成为历史 郑州三年前已基本拆除完毕

大象新闻记者 汤磊

走到一个报摊前或者一个小方格子里,投入几枚硬币或插入一张磁卡,跟父母汇报最近的考试成绩顺带要个生活费,和不能见面的恋爱对象聊聊以解相思之苦,和远在异地的朋友吹牛唠嗑畅谈人生……公共电话,承载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2009-2019年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记者在工信部网站上发布的《2019年通信统计公报》上看到,2019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4.4部/100人,人均超过1部手机,这就意味着有很多人不止有一部手机。除了偶尔能在年代影视剧里看到公用电话的身影,人们早已经遗忘了公用电话的存在。直到近日,一则沈阳联通发布的公告,引发了公众极大的关注。

对于沈阳联通全面停止公用电话类服务的做法,网友们众说纷纭。有的网友表示公用电话还是有存在的价值,万一发生灾害,通讯中断或者手机没电的时候,以备应急之需。有的网友表示公用电话是被时代淘汰的产物,应该及时停止不要浪费社会资源。有的网友则建议可以学习国外把公共电话亭改造成5G移动基站。

郑州联通的工作人员告诉大象新闻记者,中国联通对公用电话类业务采取的是各地自行运营的模式,目前郑州联通尚未接到要停止该业务的相关通知。但是郑州市区里的IC卡公用电话,包括学校里的校园卡电话,在三年前都已经全部拆除完毕。

该工作人员介绍,公用电话指电信公司设置在街道、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以及乡镇和公路沿线等地,收取通信费用的电话设施。一般分为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像报摊、小卖部的公共电话是有人值守的,IC卡、校园卡的电话亭则属于无人值守。

曾经的“通讯王者” 如今被时代淘汰的产物

1878年,世界上最早的公用电话亭在美国旧金山出现,随后在欧美流行。1882年,上海就与国际接轨,正式出现了第一间公用电话室。1914年,北京第一部公用电话出现。到1949年解放前,北京市内的公用电话已经增加到41处。1982年,以北京市为试点,第一批投币公用电话亭投放使用,到1993年,北京的公用电话突破一万部。

郑州最早在街头安装IC卡电话是在1997年,随后的一年开始大规模投入供市民使用,几乎每条街道都安装的有。到了2003年,郑州市公用电话亭数量达到顶峰,有3000多个。

2008年后,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用公用电话的人越来越少。加上郑州市区道路改扩建,不再预留电话亭的位置,公用电话亭随之锐减,其间还出现了“话吧”“公话超市”,但很快也被淘汰。

为什么中国的公用电话亭都消失了,而外国却还有很多?

经常出国旅游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在美国、澳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还会在城市里见到数量不少的公用电话亭。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太一样。在美国,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目前仍有超过7000个公用电话亭可以使用。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有大量的移民需要经常打国际电话给自己的家人,因为地方政府可以以公共服务的名义补贴付费电话亭,所以公用电话亭的费用比手机要低很多。再加上经常会有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因素,尽管使用公用电话的人越来越少,当地政府还是决定让公用电话继续运营。

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英国,城市里的公用电话亭实际上大多数都已经损坏,基本上是作为文化的象征和城市的符号而存在,供游客拍照留念。而在澳洲,据一些网友吐槽仅仅是因为不想花钱而没有拆除,因为人工费用昂贵,加上地广人稀,大量已经停用的公用电话亭才得以保留。

相关问答

好心人回答下现代拉杆音响价格高吗-一起装修网

好心人回答下现代拉杆音响价格高吗

中诚信品牌实验室是干什么的?

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是一家国际化、专业性的品牌研究机构,总部在美国纽约,由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M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