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A2070功放Ic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CPU板卡篇

小编 2024-11-24 项目合作 23 0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CPU板卡篇

又是岁末年终。回首正在走入历史的2018年,感慨良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彩纷呈的技术和产品纷至沓来,让我们觉得有幸生活在如此激荡的一个时代。

无论传统的PC行业,还是成熟的手机行业,抑或爆发的智能设备行业,2018年都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则是令人着迷的发展机遇。

这里,我们以年终评奖的方式,回顾总结2018年PC、手机、智能设备三大行业、十个领域内的优秀产品和技术代表,总结过去的激情岁月,更期待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

当然,谁获得什么奖是次要的,我们更想要的,是借此机会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同时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品味。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快速入口——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手机与处理器篇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CPU板卡篇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笔记本外设篇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内存硬盘篇

快科技2018年度评奖:智能设备篇

【PC处理器篇】

忍受了Intel处理器肆意挤牙膏多年,AMD Zen架构在2017年横空出世,不但让自己重回高性能计算竞争行列,也逼得Intel开始全面提速,从服务器到桌面到笔记本所有产品线都在一路狂奔。

进入2018年之后,AMD小步快跑推出了第二代产品,更是大方预告了2019年的7nm工艺Zen2全新架构,作为巨头的Intel则颇有点疲于奔命的意味,也史无前例地公布了未来三代高性能架构,但在规格上短时间内依然难以企及。

旗舰性能奖:AMD锐龙线程撕裂者2990WX

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很对得起自己的名字,去年直接飞到16核心32线程,今年的则瞬间翻番到了32核心64线程(还用了改进版的12nm工艺和Zen+架构)。以往这在服务器领域都是不可想象的,AMD却把它拿到了桌面上。

不过,AMD并不是盲目堆砌核心以追求规格领先,而是非常有针对性,32核心的2990WX、24核心的2970WX针对的都是内容创作、虚拟化等特别需要多核心多线程资源的专业领域,同时也针对游戏做了优化,可以兼顾。

2990WX有32个核心的同时,价格却非常厚道,目前只要13999元,平均每核心还不到450元。京东上销量已经超过200,好评率更是99%。

旗舰性能奖:Intel酷睿i9-9980XE

面对AMD的咄咄逼人态势,走过半个世纪的巨头Intel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去年就在桌面上直接拿出了18核心36线程,成功反制,但今年Intel并没有进一步增加核心,任凭对手超越。

新一代至尊版i9-9980XE在工艺和架构方面都没有变动,对比i9-7980XE只是简单提升了一些频率,而国行价格高达17499元。当然,凭借Intel的强力品牌优势,信仰妥妥的。

而面对AMD 7nm Zen 2的不依不饶,Intel也将未来三代高性能架构和盘托出,未来“核战”更值得期待。

最受关注奖:Intel酷睿i9-9900K

能在14nm工艺和现有架构下挖掘出如此多的潜力,Intel也着实有一招,而作为九代酷睿旗舰的i9-9900K,更是集成了众多“第一”。

它在Intel历史上第一次将i9序列、8核心16线程带到了主流桌面市场上,轻松压制AMD锐龙7,同时最高睿频加速频率可达5GHz,也是第一次普及5GHz频率,而众多玩家期待多年的钎焊散热材料终于成真,日常可以轻松超频至5.0-5.1GHz,液氮下更是可达6.9GHz。

虽然Intel同步带来了Z390主板,但这次比较良心,保持了对现有300系列主板的兼容,甚至有人在Z170主板上都点亮了它。

只是,4499元的价格真心便宜,很多人也只能“关注”一下了。

最受关注奖:AMD锐龙7 2700X

今年虽然没有“锐龙7 2800X”,但是荣升旗舰地位的锐龙7 2700X也丝毫没有令人失望,12nm改进版工艺、Zen+改进版架构的结合使之各方面表现都完全超越了上代旗舰锐龙7 1800X,8核心16线程、3.7-4.3GHz频率的设计使之可以轻松应付任何日常工作、游戏、娱乐。

多年不变AM4接口保持前后兼容更是良心之极,价格方面当然更是AMD的杀手锏,目前已不到2600元,一度还只要2300元左右。

对比i9-9900K弱大约18%的性能,但是低超过40%的价格,性价比就是王道。

技术创新奖:AMD Zen 2

Intel一套酷睿架构吃了十几年,新公布的未来三代Cove高性能新架构看样子仍是基于酷睿架构的改进版,说挤牙膏一点都不过分。

AMD Zen去年经验问世,52%的IPC架构性能提升让人惊叹,AMD也早早就安排好了未来多年路线图。今年的12nm Zen+可以说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典型例子,明年就会迎来全新设计的第二代Zen 2架构,并且有全新的7nm工艺加持,这也将是历史上AMD第一次在工艺上反超Intel,后者的10nm还得明年底才能规模量产呢。

7nm Zen 2时代,AMD将在EPYC霄龙服务器上做到64核心,Ryzen锐龙则有望10+个核心。虽然藉此扳倒Intel不可能,但对于巨头的刺激会更深,市场也会更加精彩。

最具性价比奖:AMD锐龙5 2600

其实无论发烧级还是入门机,AMD锐龙全家都有着明显的性价比特质,而对于绝大多数主流消费者来说,锐龙5 2600无疑是非常平衡的一款产品。

它有6核心12线程,可以说不多不少,各方面都足够用又不会造成浪费;主频基础就有3.4GHz,还能动态加速到3.9GHz,单线程应用也不憷;65W热设计功耗又非常节能,长期可以省下一笔不菲的电费,散热压力也更小;AM4统一接口留下了充足的升级空间。

更诱人的当然是价格,还不到1400块钱,啥都不用说了,仅仅京东就10+万销量就是明证。

最具性价比奖:Intel酷睿i5-8400

由于缺货严重,Intel处理器整个下半年都十分紧张,价格也是集体飙升,令人咋舌,而且按照Intel的说法,要到一年后才会彻底解决。

这种情况下选一款足够主流使用,又让每一分钱都值得的Intel处理器就比较纠结了,酷睿i5-8400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它拥有6核心6线程,远胜两年前的i7,最高睿频又高达4.0GHz,单线程、多线程应用都得心应手,不超频也足够了,热设计功耗也只有65W。

价格方面一度涨到了1900元左右,不过近期已开始明显回落,来到了1500-1600元左右,和锐龙5 2600针锋相对。

编辑选择奖:Intel酷睿i7-8086K

2018年适逢Intel公司成立50周年,又是x86 CPU架构诞生40周年,很有纪念意义,Intel也趁机发布了一款纪念性的酷睿i7-8086K,是八代酷睿的巅峰之作。

该U最大的特点就是高频率,默认4.0GHz,睿频加速5.0GHz,也是Intel历史上第一颗默认能跑到5GHz的处理器,热设计功耗依然控制在95W,而实测可以轻松超到全核5.2GHz。

i7-8086K全球限量5万颗,还有部分当做奖品送了出去,流到市面上的并不多,Intel官方也不再销售,只能通过第三方入手,目前价格在3599元左右。虽然有点小贵,但如此难得一见的特殊纪念版,加上其本身素质颇佳,还是相当值得考虑的,过不了多久就是绝版了。

编辑选择奖:AMD锐龙5 2600X

锐龙5 2600、锐龙5 2600X都是主力市场上颇受青睐的给力产品,后者更适合有高追求的玩家,一方面默认基准/加速频率高了200/300MHz,另一方面还支持更深入的XFR2精准加速,潜力更大,唯一不太好的就是热设计功耗也来到了95W,散热方面需要更注意一些。到

不到1600元的价格只比锐龙5 2600贵了大约200元,依然有着非常高的性价比,非常适合高端游戏玩家。

编辑选择奖:AMD锐龙5 2400G

AMD APU一直是入门级玩家的最爱,锐龙5 2400G是目前最高端的Zen家族APU。虽然还是初代的14nm工艺和Zen架构,但规格并不弱,拥有4核心8线程、3.6-3.9GHz高频率、Vega 11 GPU图形核心和704个流处理器,控制下分辨率和画质玩玩日常游戏很轻松,价格更是只要1000元出头。

最近,AMD还推出了首款Zen+Vega架构合体的新速龙,型号200GE,价格只要439元,热设计功耗仅仅35W,还偷偷开放了超频,最高可达4.0GHz,对奔腾是个不小的冲击。

【显卡篇】

相比于处理器市场的两强争霸、你来我往,显卡市场这两年沉闷了很多。AMD中低端只能靠老旧的Polaris北极星架构不断修修补补,高端的Vega织女星架构难堪大任,7nm虽已官宣但初期只是专业计算卡。

NVIDIA GTX 10系列寿命超长,今年终于有了全新的RTX 20系列,带来了光线追踪、DLSS深度学习超采样抗锯齿等,但价格也非常任性。

明年,AMD必须尽快拿出7nm游戏卡,NVIDIA则会迅速完成20系列的完整布局,依然强势不可挡。

本环节评奖,以GPU为基准,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几款产品。

旗舰性能奖:索泰RTX 2080 Ti玩家力量PGF OC

索泰的玩家力量系列一直是“堆料”的代表作,这一代也不例外,而且不仅仅是堆料,各方面设计和实际表现更令人赞叹。

12层PCB电路板、16+4相供电、三个9cm直径/13叶片大风扇、五条8mm和一条6mm热管、双辅助背板、合金压铸强化骨骼……成就了一个终极怪物。

信仰等也很花,正面9个发光区域,背部唯一1600万色背板,顶部和下部灯带,12种灯效模式。

实际体验中,该卡几乎能在任何游戏里全程跑到最高频率,核心还能再超频提升性能8%,更令人惊叹的是烤机温度不过68度,噪音也很低,不折不扣的图灵堆料之王,12999元值得。

旗舰性能奖:华硕ROG STRIX RTX 2080 Ti O11G GAMING

华硕ROG玩家国度板卡一直是无敌一般的存在,图灵时代同样如此,而且价格也不再过于信仰,12999元还是很公道的。

这款ROG STRIX RTX 2080 Ti延续了上代GTX 1080 Ti的设计理念,但加入了全新的轴流风扇,叶片更多,并增加密封圈,增加风压同时降低噪音,整体体积也是少见的2.7插槽。

内部六热管、镜面直触、19相超合金供电也都不俗,带来了惊人的超频能力核心可达2145MHz,同时温控非常棒,拷机甚至不超过60度,游戏中更是基本不超55度。

旗舰性能奖:iGame RTX 2080 Ti Vulcan X OC

iGame是第一家在显卡上使用LCD显示屏的品牌,RTX 20系列上升级为第二代,480×80像素,可显示风扇转速、显存占用、核心频率、温度、GPU使用率、型号日期时间等信息,也可以上传定制图片,甚至支持GIF动图。

卡本身的素质也是上佳,三段式突袭者散热器,内部隐藏智能温度感应装置实时监控各区域散热情况,核心与全旗舰温度基本在64℃上下,还有超量镀银PCB电路板、I.P.P.至纯供电。

价格11999元,“性价比”更胜一筹。

旗舰性能奖:影驰HOF RTX 2080 Ti OC Lab

RTX 2080 Ti身上,除了标准风冷版的HOF名人堂,影驰旗下超频实验室还特别打造了一款水冷版,配备bitspower提供的水冷头,透明设计,再加上纯白色电路板,信仰值瞬间爆棚。

同时影驰还打造了OC Lab版的液氮炮、DDR4-4666 8GB×2内存,三者联合创造了不少惊人的世界纪录,连续创造了3DMark Time Spy、Time Spy Extreme、Fire Strike等项目的新高。

不过,影驰这款OC Lab特别版的RTX 2080 Ti属于限量特制,不会大规模上市。

最受关注奖:华硕DUAL RTX 2080

RTX 2080 Ti虽然性能强劲,但是身价太高贵,动不动就上万元,即便高端游戏玩家也是望而却步,次旗舰的RTX 2080就成了更好的选择,性能依然出色,价格上低了不少。

华硕这款RTX 2080当属杰出代表,最突出的就是别家纷纷上三风扇、导致整卡体积庞大的时候,华硕只用了两个风扇,就压制住了这个次旗舰。

该卡延续了旗舰的多项特性:华硕标志性的超合金供电、Auto-Extreme自动化生产技术、2.7插槽宽度散热器、MaxContact镜面直触技术、强化背板……核心频率高达1830MHz,温控依然出色,基本不超55度。

6399元,这个信仰值得充值。

最受关注奖:微星VENTUS RTX 2080 8G

备受玩家青睐的微星万图师(Ventus)系列在RTX 20时代奉献精品,这款卡也是简约的双风扇设计,白色风罩点缀显得非常有格调。

看着简单但在散热设计上毫不手软,多曲线风扇、双滚珠轴承、五条6mm热管、独家方形导热接触面、金属强化装甲都诚意满满。

该卡有两个版本,超频版可达1800MHz,价格也达6498元,普通版频率1710MHz,价格5699元,更超值一些,可以手动超频。

最受关注奖:耕升RTX 2080 G魂极客版

耕升或许不是很多高玩的首选品牌,但是这款RTX 2080 G魂极客版表现相当意外,非公性价比几乎无出其右者。

该卡配备了新的盖亚MAX 2散热器,体积庞大要占据三个插槽位,三个90mm大风扇,还可以在顶部加装一个50mm小风扇辅助,6条纯铜热管,8+2相供电,三星GDDR颗粒。

实测性能比公版高大约6%,还可以超频到2200MHz,性能提升达10%,而且拷机时可以维持1920MHz高频率,300W功耗下温度也不过68度。

该卡还没上市,但以耕升一贯的定价策略,非常值得期待。

最受关注奖:映众RTX 2080 Gaming OC X3

全新的HerculeZ X3三风扇散热器,而且保持了纤薄的双插槽身材,非常难得,不会给机箱造成太大压力。

一体式散热片面积达277613平方毫米,行星软磁粉复合式热管总长1.16米,全覆盖金属背板,当然少不了1600万色RGB信仰灯。

核心频率预设达到了1800MHz,并且仍有一定的超频空间。

5999元,性价比不错吧。

技术创新奖:NVIDIA Turing

2016年5月,NVIDIA发布了基于Pascal帕斯卡架构的GTX 10系列显卡,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它居然支撑了几乎两年半,才迎来了新一代产品。

2018年5月,NVIDIA推出了基于Volta伏特架构的顶级计算卡Tesla V100,但这个架构从来都不是针对游戏设计的,只服务高性能计算、深度学习等。

直到2018年9月,NVIDIA的全新一代Turing图灵架构才姗姗来迟,不过等待是值得的,掀起了自从CUDA统一架构诞生12年来GPU历史上最大的革命。

Turing采用了全新的内核体系,最大特色莫过于首次为游戏卡带来了实时光线追踪。这种技术并不新鲜,但因为计算资源消耗太大,一直都只能用于非实时渲染,老黄第一个把它带到了玩家面前。

虽然目前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寥寥无几,但这并不影响Turing架构的意义和地位,未来光线追踪必然是GPU标配,只不过还需要一些时间走向成熟,Turing就是那个迈出第一步的。

另外,Turing还融入了Tensor张量核心,为GPU融入了AI人工智能和DL深度学习,特别是DLSS深度学习超采样抗锯齿,可以在几乎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带来出色的抗锯齿效果。

RTX 20系列已经在桌面中高端基本布局完毕,接下来就是进入低端和笔记本市场,AMD要追上还得花不知道几年时间。

最具性价比奖:iGame GTX 1060烈焰战神S-6GD5

GTX 1060无疑是这两年最火热、也是最混乱的显卡,其性能和价格的平衡决定了更受主流玩家青睐,但是NVIDIA给它制造了太多版本,流处理器、显存位宽和容量各不相同,最近更是将残次的高端核心GP104扔给厂商做成GTX 1060 GDDR5X,还有二手P106矿卡被魔改称游戏卡混入市场。

即便如此混乱,GTX 1060 6GB仍是目前最值得选购的游戏卡,尤其是随着厂商库存压力越来越大,价格肯定也会继续松动,1500元以下有望成为常态。

iGame这款烈焰战神版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夸张地用了三个8cm风扇,搭配8+6mm镀镍纯铜热管、金属背板,内有4+1项I.P.P供电,做工品质和规格都属上乘,好评过万。

该卡目前价格1699元,性价比异常出色,即便不降价也非常值得入手。

最具性价比奖:索泰GTX 1060 X-Gaming OC 6GB

虽然风扇只有俩,但属于静音型双风扇,规格十分豪华,“堆料王”毫不吝啬,为其配备了5相供电、三条热管、高品质电子元器件,单8针辅助供电,核心频率最高1784MHz。

它还特别在顶部设置了一个ZOTAC LOGO LED灯,很惹眼,但又不会过分扎眼。

1789元的价格比起同类显卡,性价比也是没谁的。

最具性价比奖:影驰GTX 1060大将6G

影驰将系列都是针对高端游戏玩家准备的,这款GTX 1060大将也是诚意满满,神鹰MAX LE散热器包括两个9cm大风扇、镀镍纯铜热管、合金强化定制背板,配合4+1相电路、全固态电容,核心频率达1759MHz。

价格也非常有诚意,已经来到1699元。

最具性价比奖:讯景RX 570 4GB黑狼版

相比于热闹的N卡,A卡阵营这两年很沉闷,只能靠两个老架构和一些老产品支撑,不过随着市场的沉淀,性价比也越来越突出,RX 570就是如此,已经普遍来到千元左右。

如果你不想被GTX 1060搞得晕头转向,完全可以考虑它,只不过A卡品牌偏少,可选空间不大,而且目前RX 570缺货还是比较严重的。

讯景这款4GB黑狼版价格仅为999元,性能和8GB版相差无几,价格却便宜了300元,非常值得考虑。

黑白经典外观的它有两个11扇叶的9cm风扇,内部两根8mm纯铜热管,搭配阳极化铝金属背板,以及丰富的DVI/HDMI/DisplayPort接口,很有高端范儿,还有两档频率可选。

最具性价比奖:盈通RX 570 8GB大地之神

如果你喜欢大显存,盈通这款8GB大地之神很值得考虑,价格仅1149元,而且货源比较充足。

它采用了地心引力II散热系统,两个9cm滚珠静音风扇,四根热管,铜底,全金属导风罩,MOS独立散热片,全尺寸背板,6层PCB,6+2相供电,做工非常到位,核心频率1244MHz。

接口有两个DVI、一个HDMI、一个DisplayPort,非常适合主流玩家。

编辑选择奖:iGame RTX 2070 Ultra

RTX 20系列已经发布三款产品,而两款2080都高高在上,让很多人高攀不起,RTX 2070就好多了,性能基本相当于上代GTX 1080,2K分辨率下跑个光追也能基本流畅,价格虽然也涨了但还能接受。

iGame的这一款把价格做到了3799元,非常超值,拥有三个8cm零噪音风扇,五条回流焊热管,金属铭牌背板,并设计了很特别的光子裂隙RGB灯,更是拿出三大诚意:整卡升级钽电容、再次启用超量镀银技术、8+2相自研I.P.P供电电感。

黑色调中点缀一点中国红的外观设计,也是非常舒服。

编辑选择奖:微星RTX 2070 Armor

3999元,你可以得到微星ARMOR装甲师系列的新作,铠甲元素和黑白搭配外观非常酷。两组经典的刀锋4风扇,双滚珠轴承,引流扇叶,空气动力学布局,5根平滑导热管,高级散热涂料,金属背板。

内部6+2相供电和8+6针辅助接口,当然还有可以同步的流光RGB灯效。

编辑选择奖:讯景RX 590 8GB黑狼版

RX 590仍然是北极星架构,不过使用12nm工艺优化了一番的Polaris 30核心,性能有了大约10%的提升,加之价格公道,对于A卡玩家来说是当下不错的选择。

讯景1749元的这款8GB黑狼版核心频率达1580MHz,搭配酷魂五代散热器,包括双10cm可调速静音风扇、纯铜底座、回流焊工艺四热管、一体化背板,散热总面积达368866平方毫米,特别是加入了TrueX电感,全封闭设计,可有效避免啸叫现象。

编辑选择奖:迪兰DEVIL RX 590 8GB

迪兰的恶魔系列一向都是A卡的标杆作品,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延续了恶魔版RX 580的设计,拥有数字化供电、双10cm静音风扇、五条镀镍热管、防护背板、双BISO性能静音开关,还加入了DEVIL恶魔之光信仰灯,核心频率最高1576MHz。

1949元虽然比讯景的略贵一些,但品质没的说。

【主板篇】

2018年2大阵营的主流和发烧平台都进行了全面的更新。AMD这边锐龙2代处理器发布之后,与之配套的AMD 400系的主板也同步上市,带来了全新StoreMI磁盘加速技术;X399+线程撕裂者2代也让32核处理器第一次来到发烧平台,价格比Intel 18核还要便宜,性价比爆棚。

Intel这边,在2018年9月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全面发布之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主板端只有Z370芯片组可供选择。今年4月,B360以及H310芯片组相继面世,加上10月份的Z390,Intel主流平台300系的主板才算完成了最终的布局。

旗舰性能奖之Intel:华硕PRIME X299-DELUXE II

顾名思义,PRIME X299-DELUXE II就是第二代X299产品,这也是华硕专门针对最新的至尊处理器i9-9980XE而发售的顶级主板,很多地方都延续的上代的布局和设计,最大的不同就是将供电模块从前代的8相数字供电升级到了14相数字供电,并且在供电模块上准备了大面积的散热鳍片帮助散热,同时支持4266MHz的四通道内存,可以更好的支持Intel最新的18核处理器。

旗舰性能奖之AMD:微星MEG X399 CREATION

说微星MEG X399 CREATION是地表最强主板也不为过,双8Pin供电接口以及19 相超豪华供电,能够提供高达500A的强大电流,即便是2990WX这样的处理器超频到4.0GHz也能轻松应对。得益于64条PCI-e通道,主板提供了四组全速PCIe3.0x16插槽,三个M.2插槽,另外还赠送一张M.2扩展卡,可以额外再完全4块 PCIe3.0x4 的M.2 SSD。

旗舰性能奖之AMD:技嘉X399 AORUS XTREME

这是一块E-ATX 规格的主板,在它的正面和背面都覆盖了一层散热盔甲,技嘉为它设计了13相IR数字供电来满足32核2990WX的供电需求。

这块主板对于网络的支持无人能敌,有2个Intel i210AT 千兆网卡和一个 Aquantia AQC107 万兆网卡,以及一个Intel 8265AC无线网卡附带蓝牙4.2模块。

最受关注奖:华硕ROG MAXIMUS XI EXTREME(M11E)

2018年最受关注的处理器理所当然的就是Intel酷睿i9-9900K,与之匹配的Z390主板自然也备受关注,华硕M11E主板在用料方面极尽奢华,由一体式SiC639 MosFET、日系富士通 MIL 系列黑金固态电容所组成的12相数字供电,配合DIGI+ EPU ASP1400CTB VRM(数字供电)控制器,能为9900K提供超过500W的稳定输入功率。

在新一代的ROG主板中,华硕还独创了AI智能超频技术,可快速智能评估处理器超频潜力与系统散热条件,准确预测超频电压、频率的性能调校建议,让新手玩家也能轻松超频5GHz。

在细节方面,M11E还设计了一块第二代LiveDash OLED显示屏,一个Aquantia AQC-111C 5G网卡以及一个Intel I219-V千兆网卡。

玩家国度是为超频而生的主板,而M11E则是玩家国度中处于定点的产品。

最受关注奖:微星MEG Z390 GODLIKE超神板

根据微星最新的规则,位列超神板的主板可以享受终身保修服务,并且享受到府收送,免费个性定制的服务,同时还可以享受专属VIP客服管家以及每月赠送专属礼品的特权。

MEG Z390 GODLIKE超神板主板采用18相供电设计,供电模块大量的钽电容以及IR TDA21462 DrMOS,如此豪华的供电模块在主流平台无出其右。

这是微星公司目前为止最为顶级的的主板,目前售价为6500元。

技术创新奖:华硕CROSSHAIR VII HERO(C7H)

伴随锐龙二代,随同上市的X470主板提供了全新的硬盘混合加速技术AMD StoreMI,大幅增强了对于3466+MHz高频内存的支持,并优化了内存延迟,而且依然是AM4接口,前后兼容。

华硕C7H是一款有着纯正ROG血统的主板,做工用料完全不输给Intel平台的M11H。由一体式SiC639 MosFET、日系富士通 MIL 系列黑金固态电容所组成的12相数字供电可以为CPU提供高达500W的强大功率。相比前代的C6H,它在VRM散热方面做了加强,增加了散热片的表面积,并使用热管连接2个散热片,在长时间高负载下也能保持MOSFET温度不超过80度。

另外还C7H还支持DDR4 3600MHz内存,搭载了802.11ac Wi-Fi无线模块,拥有2个M.2插槽并配有散热盔甲,原生支持USB 3.1 Gen 2,当然,X470标志性的StoreMI磁盘加速技术也同样少不了。

技术创新奖:华擎X470 Taichi

华擎X470 Taichi主板拥有成为顶级主板的一切要素。采用合金用料,16相数字供电,60A高效电感、双层MOSFET组成了豪华的供电模块;提供10个SATA3.0接口,在主流平台相当之罕见。主板上提供了RGB LED接针与Addressable RGB LED接针,支持RGB幻彩自定义和模式调节。配备IEEE 802.11ac WIFI无线+蓝牙5.0模块, 2个M.2接口并配备散热盔甲,还集成Hyper BCLK Engine II控制引擎,支持手动外频调节,适合喜欢超频的玩家选择。

该主板目前售价仅为1599元,除了X470 Taichi之外,这个价位没有其他一线品牌的旗舰产品可供。

技术创新奖:微星X470 GAMING PRO CARBON暗黑板

该主板采用碳纤维元素风格设计,支持17种RGB绚光灯效、StoreMi磁盘加速、VR BOOST芯片以及第四代音皇技术。供电模块采用13相供电方案,其中有10相为核心供电,支持400W TDP的处理器。

X470暗黑板提供了6个4Pin风扇接口,在Click BIOS 5支持下,每个风扇都能按照用户的需求设置温度曲线,在低负载下实现0噪音。

目前该主板售价为1399元,是X470主板中的明星产品。

最具性价比奖:铭瑄H311M-666

铭瑄H311M-666实际上是被铭瑄魔改过的H110主板,它能同时支持6代、7代、8代、9代酷睿处理器(8代和9代i7暂不能点亮)。更绝的是,这块主板还支持AMD专用DDR3内存,该内存的价格还不到DDR4三分之一,而i3-8100拥有7代i5的性能而价格要便宜400多。

目前铭瑄H311M-666售价仅329元,使用这块主板搭载i3-8100+DDR3内存,可以以最低的花费来组建一套性能强劲的PC平台。

最具性价比奖:昂达A320V全固版

对一块售价299的主板还能有什么要求!昂达A320V全固版可以给予很多你期望之外的功能。6相数字供电电路让它足以支持锐龙7 2700X处理器;至于M.2插槽,许多400元级别的主板都不一定有,然而A320V全固版却有,另外还支持HDMI/VGA视频输出。

最后昂达为该主板提供 3年的质保。

最具性价比奖:七彩虹断剑C.A320M-K PRO V14

5项供电、Depop高清音效系统、黄金音频分割线、USB3.0、千兆网卡、VGA+HDMI。支持防过载,防过压、防静电、放潮湿、防雷击、以及耐高温六大防护技术。

七彩虹断剑C.A320M-K PRO V14目前售价为329元,是A320主板的另一个性价比选择。

编辑选择奖:华硕TUF B360M-PLUS GAMING S

并不是所有的华硕产品都必须为信仰缴费,华硕TUF B360M-PLUS GAMING是一块为平民玩家打造的电竞产品。该主板为M-ATX规格,拥有3个M2 SSD插槽(2个M.2 2280,一个M.2 2230),4条DIMM插槽支持双通道64GB DDR4 2666MHz内存,7相供电也没得说,可以支持i7-9700K/8086K。

该主板目前售价为759元,是华硕少有的性价比产品。

编辑选择奖:华擎B450M Pro4

该主板为标准M-ATX板型结构,拥有9相数字供电电路,双M.2插槽,后置Type-C接口,2条PCI-Ex16,1条PCI-Ex1。

华擎B450M Pro4整体做工以及配置在B450主板中处于中上水准,价格仅为549元,就性价比而言要超越大部分同类型主板,非常值得选择。

AMD RX 6800(XT)首测:性能比肩RTX 3080

今年硬件圈的“春晚”即将进入尾声,红蓝绿三厂在今年的对决也会以RDNA 2显卡画上句号。AMD今年大招频发,前有Zen 3处理器夺回游戏最强CPU称号,后有RDNA 2正面迎战NVIDIA,大家在了解完强劲的Zen 3处理器后,对新卡的表现也非常好奇,毕竟苏妈在发布会上表示RX 6800 XT的性能已经可以跟RTX 3080对标了。

但老黄打磨了近两年的光线追踪与深度学习核心可不是吃素的,难道第一张支持实时光线追踪的A卡就能在光栅化性能与光线追踪性能上实现对N卡的全面反击?今晚解禁的RX 6800 XT与RX 6800,这篇万字评测将会为你答疑。

RX 6800(XT):R(Revolution)DNA 2架构,革命般的升级

参数点评: RDNA 2,首要升级的重点就是这个新架构了。它里面包含了不少新东西,比如Ray Accelerator,Infinity Cache,支持光线追踪,以及新缓存技术带来的大幅带宽提升,还有伴随着RDNA 2面世的新特性,如Smart Access Memory, 详细的解析就留到最后一页了。

Navi 21拥有比上一代Navi 10更大的核心面积,以及更多的流处理器,一定程度上这次的性能来源可以说是靠堆规格带来的。

新Navi 21核心的面积扩张至536mm²,是Navi 10的251mm²的2.14倍,但晶体管数来到了268亿,为Navi 10的2.6倍 ,同样是采用了台积电7nm工艺。

从流处理器规格上看RX 6800 XT与RX 6800的定位差距还是比较大的,RX 6800 XT的流处理器大幅增加至4608个,比RX 5700 XT多了80%,RX 6800流处理器为3840个,比RX 5700 XT多了50%,两张新卡的流处理器差距则为20%。 流处理器数量的提升也带动了其它单元的数量提升,包括纹理单元、光栅化处理单元以及CU计算单元,这些单元的数量对比RX 5700 XT都有了大幅提升。

显存方面并没有采用更先进的GDDR6X,而是GDDR6,不过容量增加至16GB,显存外部频率从1750MHz提升至2000MHz,等效频率16000MHz,带宽提高至512GB/s。 通过拆解我们得知这是单面显存的设计,8颗三星新推出的GDDR6,每颗2GB。

上一代RX 5000系列的频率机制也得到了保留,且新卡的频率比起上代有了大幅提高。 现在的A卡会有三个频率:基础频率、游戏频率与加速频率。

基础频率:显卡最低频率,任何情况都不会低过这一频率。

游戏频率:运行游戏时的最低频率。

加速频率:在各项情况符合(温度低、负载低)的情况下可加速的最高频率。

与N卡的GPU BOOST类似,现在的A卡会根据显卡的运行情况而自动调节频率,但N卡的GPU BOOST可以说是灰烬级别的,想手动超一超都难,那么这次的A卡是不是也是灰烬呢?卖个关子。

TBP方面,RX 6800 XT为300W,RX 6800为250W,作为参照,RTX 3080为320W,RTX 3070为220W,两个阵营的功耗看着差不多,但这次AMD强调了它们新卡的能效比,比RDNA架构还提升了54%。同为7nm,两代产品能效比还能提高这么多,真的是非常罕见。

最后是价格,我们直接看国内首发定价:RX 6800 XT 5099元,RX 6800 4599元,作为参照,RTX 3080 5499元,RTX 3070 3899元。发布会上RX 6800 XT对标的是RTX 3080,这个定价毫无疑问很有吸引力,况且N卡那边现在面临着一卡难求,非公各种加价买的情况。所以如果AMD这边有货、性能够看的话,零售市场应该会掀起不小的波澜。

不过最近从渠道商中得知,AMD新卡也面临着货源少的问题,虽然AMD想办法限制倒卖行为,但参考最近几次RTX 3080、70显卡的抢购情况来看,就算货比较多,这次AMD新卡应该也是秒无。

评测平台简介

本次评测平台总体以i9-10900K为基准,AMD平台用以测试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对显卡性能的影响,操作系统从2004更新至20H2。RTX 3090与RTX 3080我们没有公版,所以用了性能接近的AIC显卡代替。

性能实测总结:对比上代性能将近翻倍

为各位赶时间的读者着想,这里先把性能总结放出来。因为这代A卡终于支持光线追踪了,所以我们的对比方法也要适配A卡:

DX11、12光栅化(传统)性能

首先我们综合了光栅化渲染方面各款显卡的性能,RX 6800 XT对比上代A卡最强的RX 5700 XT,性能强了足足80%! 不过上代RX 5000系列并没有5800 XT这种对位产品,但两代产品有如此大的提升幅度已经足够震撼了。

而RX 6800 XT与RTX 3080对比,在实测中它与后者也是互有胜负,两者的性能差距只有4%,而在打开SAM后RX 6800 XT与RTX 3080几乎没有差距了。

再看低一档的RX 6800,它的直接对手应该是尚未在日程的RTX 3070 Ti,所以它现在是没有对位对手的,对比RTX 3070,RX 6800超越它的幅度将近10%,对比RX 5700 XT提升幅度达到58%,开启SAM后性能提升了2%左右。

光线追踪性能

光线追踪性能方面,因为是A卡第一代采用光线追踪技术的显卡,所以性能方面表现与第二代应用光线追踪技术的RTX 30系列显卡差距甚远,光栅化性能对位RTX 3080的RX 6800 XT,在光线追踪项目中只能小胜RTX 3070。

但无论怎么说,AMD前几年念叨到现在的光线追踪技术终于正式应用上了,我们期待的就是后续优化以及下一代显卡的表现了。

如果是几年前,单就光栅化性能而言,这一代RX 6000和RTX 30对刚,前者是有很大胜算的。在这张显卡的核心设计上我甚至看到了一点CPU的影子,采用Infinity Cache,好比CPU的L3缓存,提供了一定的高速带宽支援,有效弥补因为采用GDDR6而可能带来的带宽不足情况,也避免了如果使用GDDR6X显存而将会带来的功耗变高与发热变大两个难题。

但N卡那边已经把显卡性能的较量上升至光线追踪与AI性能的层面了,要论综合表现,消费级的A卡要刚赢N卡最快也要下一代才有盼头,N卡的RT Core与Tensor Core起码经过了两代研发,衍生出了DLSS技术来让游戏运行更流畅,画质表现更好。A卡的消费级显卡还是第一次用上光追,所以这部分还需要时间去打磨。

至于说A卡最快能在下一代产品中追上N卡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最近AMD就正式发布了它们一款基于CDNA架构的Instinct MI100加速显卡,简单来说,这款显卡在AI、机器学习,或各种商用、专业领域里实现了比上代强很多的性能,FP16运算性能与混合精度计算方面实现7倍以上性能提升,这部分运算性能主要用于深度学习。

虽然商用与专业领域和游戏领域界限分得比较开,但不能否定AMD会采用优良技术运用至游戏卡中,届时RDNA游戏卡的性能有飞跃性的提升也说不定。

RX 6800(XT)开箱:第二款三风扇公版

显卡包装外观有了很大的改变,直接把显卡外观印在盒子上,看来AMD对这代公版卡外观是挺满意的。

两张显卡本体,整体配色为黑+银,红色元素则留给了顶部的LOGO。散热器正面银白色的部分是金属,但扇叶上银色的线条是类似喷漆的设计。

两张卡背面都有安装全金属背板,配色也是银色为主。

显卡顶部的信仰LOGO,不亮机的情况下RX 6800 XT是白色的,而RX 6800则是红色的。在关机断电的情况下发现RX 6800 XT的LOGO灯会从红色转变为黄色,不知道是不是意味着这盏灯是RGB的。

不过顶部看久了,越来越感觉这张卡和RTX 20系公版有点像……

两张显卡的长度为267mm,比较适中的长度,对不同体积机箱的兼容性都比较好。

厚度方面,RX 6800为两槽设计,RX 6800 XT为2.5槽设计,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发现加厚的地方都让给了散热器了,RX 6800 XT的鳍片厚了不少。

显卡稍微有点越肩,比挡板高出1cm左右,理论上是不会影响安装。输出接口方面两张卡都是1*HDMI 2.1+2*DP 1.4+1*Type-C的设计。

显卡拆解

这次拆解选择了RX 6800 XT作为例子。

显卡拆解非常简单,虽然螺丝比较多,但螺丝种类只有两种,基本上有螺丝的地方全拧下来就可以顺利拆开。

拆开后我先看了一眼散热器,核心与上代RX 5700 XT一样采用了石墨烯导热垫,供电、显存与部分芯片都有贴导热硅脂。

显卡本体,正面8颗显存,组成16GB GDDR6的阵容,核心为16相供电设计。

每相供电的MOSFET为英飞凌的TDA21472 DrMOS,与Radeon VII的为同款。整合了上下桥,每相最大可通过70A的电流。

显存为三星的K4ZAF325BM-HC16,速率16Gbps,容量为16Gb,比起8Gb的产品密度翻倍。

核心背面电容为全MLCC设计,背面还有不少钽电容加强供电模块滤波能力。

英飞凌IR35217,8相PWM控制器。

英飞凌XDPE132G5D,一颗16相PWM主控。

正面左下角也有一块芯片,应该也是PWM主控,但上面的字给磨掉了,这应该是给显存做供电控制的。

继续拆就是散热器的本体,真空腔均热板+石墨烯导热垫的配置,显存地方也专门做了导热接触面。

而从侧面看的话,整个散热器是没有热管的。

显卡散热风扇为台达制造,型号AUB0812VD-00,无刷设计,扇叶为轴流扇叶。

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测试部分基本以3DMark测试项目为主。覆盖1080P、2K与4K分辨率,DX11、DX12与光线追踪项目。

3DMark DX11、DX12部分

在Fire Strike系列项目中,RX 6800 XT的成绩超越了参测的其余6款显卡,其中Fire Strike的分突破了5万。而RX 6800的分数也与RTX 3080打平。

而来到DX12的代表Time Spy,A卡就没有刚刚Fire Strike跑分那么威武了,RX 6800 XT稍弱于RTX 3080,RX 6800也比RTX 3080跑分低了23%左右。

3DMark 光线追踪部分

来到光线追踪测试,Port Royal项目中RX 6800 XT分数领先RTX 3070约10%,但比RTX 3080弱了接近30%。而RX 6800在该项的跑分比RTX 3070弱了7.7%左右。

需要注意该部分测试会包含部分光栅化渲染技术,所以RX 6800 XT成绩比RTX 3070高应该是有光栅化渲染加成的部分在。

然后是3DMark最近新更新的DirectX光线追踪功能测试,这项测试中光栅化渲染的比重小了很多,更侧重光线追踪性能的表现,所以两款A卡的成绩比RTX 30系落后了不小,但毕竟N卡那边都是第二代光追核心与第三代深度学习核心,AMD这边追不上也可以理解。

光栅化渲染游戏测试

为了验证新卡的性能提升如何,我们测试了13款光栅化渲染游戏,力求得出显卡的平均性能提升幅度,每款游戏的画质均设置为最高。两款新卡的规格是非常强劲的,1080P已经无法施展它们的实力,我们也选择直接从2K分辨率开测。

每款游戏的性能表现就不一个个讲解了,我会将个人认为有意思的成绩放在总结,对哪个游戏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自行看一下。

综合对比来看,RX 6800 XT与RTX 3080之间还是有点距离的,综合2K与4K分辨率,前者弱了5%左右,当然只是针对我们这次测试而言,如果测试中加入几个AMD表现更好的游戏,那结果可能就是两张卡打平,或者是RX 6800 XT超过了RTX 3080。

然后是RX 6800,它拉开了RTX 3070约7.6%的差距,与RX 6800 XT的差距在14.1%左右。

测试中有一些有意思的测试结果,比如新推出的《刺客信条:英灵殿》着实是对AMD优化了一把,育碧挂了那么久的AMD Ryzen宣传LOGO终于有了作用,RX 6800 XT甚至能打赢万元的RTX 3090。

不过依然存在那么几个“A黑”游戏,例如《绝地求生大逃杀》,N卡比A卡高的帧数不是一星半点。CPU那边已经打赢了Intel,GPU这边还得再努力一把。

光线追踪游戏测试

光线追踪游戏里,我们随机抽选了4款支持的游戏进行测试,包含新游《银河破裂者》、《看门狗:军团》,网游《使命召唤16》以及经典的《古墓丽影:暗影》,光追效果统一最高。

部分游戏支持N卡的DLSS,在这部分我们会补上测试数据,但不会纳入到我们的综合性能统计当中。

光线追踪部分,就如前面测试3DMark光线追踪性能所说的那样,A卡的第一代光追表现会较弱,但细看的话其实在3款游戏中已经可以在2K分辨率下满足60fps的流畅运行要求了,从不能玩光线追踪到可以玩,AMD终于踏出了它的第一步。

后续测试了《古墓丽影:暗影》与《看门狗:军团》打开DLSS的帧数,这差距瞬间就拉得更大了,RTX 3070也可以打赢两款A卡了,毕竟这可是老黄酝酿了快两年的技术。AMD理论上会有类似技术,但不知道会以什么方式呈现,慢慢等吧。

Smart Access Memory测试

Smart Access Memory是这次随着AMD新卡发布带来的重磅技术之一,也是在发布会之后大家热烈讨论的“3A平台加成神秘功能”。 原理是解决CPU访问GPU显存的容量限制问题,可直接通过PCIe 4.0通道,让CPU直接访问显卡所有显存,提高游戏帧数。

官方称这项技术需要Ryzen 5000处理器、X570/B550主板与RX 6000系列显卡共同搭配才能使用,但实测过发现使用N卡也会有一点性能提升。不过我们把上面测试的所有游戏、A卡N卡测了一遍,发现提升仅限部分游戏,下面我把测试过提升最大的4款游戏抽出展示。

《使命召唤:现代战争2 重制版》中,两款新A卡在2K分辨率下会有小幅帧数提升,N卡则没有提升。

《古墓丽影:暗影》中,同样是2K分辨率下两款新A卡帧数有小许提升。

《生化危机3重制版》与上面基本一样情况,但N卡在2K分辨率下帧数也高了一点点。

《刺客信条:英灵殿》的提升应该是这4款游戏中最大的,RX 6800开启SAM帧数追上了不开SAM的RX 6800 XT,但均是在2K分辨率下才有较大提升,且N卡也有一点提升幅度。

这项技术应该是解决从CPU到显卡之间数据传输“堵车”的问题,在帧数较高,每秒渲染画面数量较多的时候能起到一定作用,从测试的结果来看在低分辨率情况下提升幅度较明显,而且对N卡也有一点加成。不过起效的游戏非常少,这里测试近20款游戏也只有4款有较明显的作用。但终究是免费的,有条件的朋友可以把这个功能打开常驻。

功耗、噪音、温度

该项测试会基于3DMark的Fire Strike Ultra压力测试进行,使用PCAT记录显卡峰值功耗,噪音仪记录噪音,GPU-Z记录显卡测试时的温度、频率。

频率稳定度

RX 6800 压力测试结果

RX 6800的测试结果非常凶狠,99.7%接近100%满分了。

RX 6800 XT 压力测试结果

而RX 6800 XT则稍弱,98.7%也算比较好的成绩。下面来分析两张卡在跑测试时的频率表现。

RX 6800的稳定度达99.7%,在测试的全程,它的频率都非常平稳,峰值频率2150MHz,平均频率2113.1MHz,平均频率比参数标称的加速频率2105MHz还要高一点。

我们也记录了显存频率,显存频率会变,不过都在1988-1990左右徘徊,没有达到过2000MHz。

接下来是RX 6800 XT,这张卡的稳定度会稍低,总体频率还是比较平稳的,峰值很高,达到2227MHz,不过没有达到标称加速频率。平均频率则为2176.2MHz。

显存频率总体和RX 6800一致。

在参测的7款显卡中,RX 6800的频率稳定度是最高的,99.7%,其次是Radeon VII,99.2%,然后是RX 6800 XT,98.7%。做了几期显卡评测下来,发现A卡的频率都会比N卡稳定一点。

峰值功耗

GPU-Z目前无法查看BIOS信息,无法得知功耗墙的情况。

通过PCAT记录功耗,RX 6800峰值功耗达280.7W,平均242.9W,平均功耗在官方TBP内。

RX 6800 XT这边,峰值功耗374W,平均302.8W,平均功耗刚好和TBP一致。

不过我们选择电源时一般以峰值功耗来作为选择依据,所以这里就对比几款显卡的峰值功耗。

RX 6800 XT的峰值功耗基本和RTX 3080持平,而RX 6800的功耗也与RTX 3070基本持平。这个表现可以说很好了,对比上代RX 5700 XT,RX 6800峰值功耗仅高了33W,但却获得了高达58%的性能提升。RX 6800 XT的峰值功耗会偏高,不过与对比的RTX 3080在同一水平,对于购买这个定位显卡的人来说也可以接受。

之前AMD发布会提到的,RDNA 2对比RDNA,能效比提高50%是确有其事,在同样的工艺下还能大幅提升能效比确实非常震撼。

满载温度

满载温度方面,RX 6800最高74℃。

RX 6800 XT最高75℃。不过RX 6800 XT这个温度曲线比较神奇,中间还经过了一段小降温,最后才维持在最高温度附近。

两款新A卡在7款参测显卡中的温度表现是非常好的。

满载噪音

RX 6800噪音

RX 6800 XT噪音

有着优秀的温控效果,噪音方面两款A卡也没有“起飞”,性能更强的RX 6800 XT竟然只有46.5dB噪音,这真的是要凑近风扇前面才听到风声。而RX 6800则会略吵一点,但50dB也是比较小的噪音了。

7款显卡中,RX 6800 XT的噪音最低,第二是RTX 3080,然后是RX 6800,这代A卡公版也终于摆脱了噪音起飞的毛病了。

超频测试

超频测试:多种玩法随意超

AMD的驱动内置了非常多的超频选项,对于RX 6800和RX 6800 XT,预设的超频选项会有一定不同,RX 6800 XT支持“狂怒(Rage)”超频模式,相当于高性能模式了,另外的均衡和低噪音就是两款卡都可以用的模式。

狂怒模式下显卡频率不变

这些预设模式并不会改变你显卡的基础频率,它只会调整你在负载状态下显卡的加速频率,例如狂怒模式会在负载时把频率加速至更高水平。

调整至狂怒模式下测试了一下显卡的跑分表现,与均衡模式下差不多。

再测试了一下游戏,狂怒模式的帧数会高一点,不过差距也不大,综合来看的话也是一个聊胜于无的功能了。

然后就是内置的自动超频模式,总共有4档:默认,欠压GPU,超频GPU与超频VRAM,这些功能简单到只需要你点一点就可以安全且快捷的超频。

这个功能应该是根据GPU的体质温度等进行自动频率调节,不同GPU之间的超频幅度应该有差距。

我们测试了自动超频GPU和VRAM,对比起来超频前后的差距其实并不大。

后面就是好玩的手动超频了。经过我们实测,虽然显卡核心频率可以拉的很高,RX 6800 XT拉到2.7GHz在待机时也不会花屏,但一跑测试就掉驱动,频率拉到2.5GHz左右,测试的成绩也会不升反降,应该是撞功耗墙的缘故。所以这里展示的是两款显卡超频后会有成绩提升的超频频率。

RX 6800: 驱动中可把最小频率拉至2400MHz,最大频率2500MHz。

RX 6800 XT: 最小频率2350MHz,最大频率2550MHz。

手动超频后成绩都有一定幅度提升,不过幅度最大的竟然是Fire Strike,RX 6800 XT提升6%,RX 6800提升8%。其它项目的提升幅度都在1%左右。

PConline 评测室总结:欢迎来到红队

先总结下性能:

在传统光栅化渲染性能测试中,综合3DMark与游戏,RX 6800 XT的性能已经足以比肩RTX 3080了,在部分游戏中也有与RTX 3080打平手,甚至是大幅超越的情况出现。RX 6800也大幅超越了RTX 3070,幅度9.7%左右。

两张卡在打开SAM后性能提升,RX 6800 XT与RTX 3080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AMD的发布会PPT中可以得知,RX 6800 XT与RTX 3080也是打的有来有回,所以基本上两者在光栅化性能上是对位的。

而在光线追踪部分,采用第二代RT Core与第三代Tensor Core的RTX 30系列就明显更有优势,RX 6800 XT也仅领先RTX 3070 6%左右,不过终究是第一次玩上光线追踪的A卡,就像当年的RTX 2080 Ti,在4K下玩光线追踪游戏像看PPT一样,这部分还有待AMD进行优化改良。

想想上一代的最强型号RX 5700 XT还只是在和RTX 2070掰手腕,这一代就可以和N卡的次旗舰RTX 3080较量了。而RX 6800和RTX 3070的成绩差距在4%左右,也是被光追拖后腿,单看光栅化性能是完爆RTX 3070的。

不过上一代RX 5700 XT对标的是RTX 2070,而这一代就有了对标RTX 3080的产品,可以说AMD近年来的硬件研发效率与性能提升幅度是非常可观的。

从1到2,性能飞跃提升

由王启尚主导的GCN架构生命力已经可以用“顽强”来形容了,就像Intel的Skylake 14nm一样,出道即巅峰,打磨一下又是一条好汉。但架构不可能用一辈子,所以为了做出更迎合大众市场的产品,AMD迎来了RDNA架构。它拥有更高的能耗比,消费级Radeon显卡也变得更加专注于游戏,首发的RDNA显卡RX 5700(XT)也改变了大家对AMD高功耗低性能的固有印象。

而来到了RDNA 2,可以说这个新架构才开始施展拳脚。Navi 10的核心面积非常小,只有251mm²,晶体管密度4100万/mm²。Navi 21则来到了536mm²,翻倍还有多,且晶体管的密度更高,达到了5000万/mm²。而作为对比,对手的GA102核心面积达到了628mm²,晶体管密度为4458万/mm²。估计是出于能耗比与核心频率考虑,不然核心密度应该还能再提高,同样采用TSMC 7nm的GA100晶体管密度就达到了6537万/mm²。

除了堆晶体管带来的性能提升,各种新设计的模块与特性也给RDNA 2带来不小的性能提升,例如类似CPU L3缓存的Infinity Cache,从这里就可以感受到AMD的CPU与GPU部门应该是有进行深度沟通的,从Zen+到Zen 2,再到Zen 3,AMD在内存延迟、带宽与缓存里花了不少时间去提高性能,这边问题解决后,再提供思路给显卡去进行研发优化。

这一代RDNA 2也是由王启尚主导研发的,有了当年成功的先例,相信这个男人主导的RDNA 2,以及未来的RDNA 3,前景会是一片光明。

N卡降价是因为A卡吗?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N卡降价,新A卡的表现是“功不可没”的,但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RTX 20的销量表现不好。

RTX 20系列显卡在首发时,对玩家来说可谓是天价。谁都无法想通为什么加个当时没什么用的光线追踪功能,旗舰卡就可以卖到1万+元,本应是甜点的RTX 2060、RTX 2070售价也超出了玩家预期。在RTX 30系里,N卡也有必要去扭转回这一局面,所以大家就看到了性能爆炸提升,售价5499元的RTX 3080与3899元的RTX 3070。

而第二个大原因就是A卡的性能了。大家应该还记得上年N卡用Super系列背刺了RX 5700 XT一回,就是因为NVIDIA对对手的敏锐直觉。都知道老黄刀法好,NVIDIA不仅能划分出十几个定位的产品,在市场布局这方面也异常敏锐,RTX 30系如此低的定价也肯定是考虑到了A卡的因素。

无论怎么说,今年的DIY市场算是应了那句 话:多谢AMD,让我们用上了便宜的NVIDIA;多谢AMD,让我们用上了便宜的Intel。

高能效比是进军主机及移动端的门票

其实可以看出来,这次AMD表面上像是奔着高性能而去,其实更高的能效比才是他们所追求的方向。只要你有观察留意过,就可以发现很多科技巨头都在研发更高能效比的产品,例如Intel的十一代酷睿,Xe显卡,苹果的M1芯片,以及AMD的Zen 3和RDNA 2。

时下的科技发展方向就是更高的能效比,更轻便的设备体积。不是每个人都会想用几百上千瓦的台式机,但一台轻便,性能强劲的设备,相信谁都不会抗拒。在Zen 3与RDNA 2的加持下,最快在下年我们应该就能看到移动端的新“3A”笔记本了。

新卡买不买?

单论光栅化性能的话,它们确实有一定的购买价值,尤其是RX 6800 XT,性能和RTX 3080五五开,还便宜400元。但光线追踪性能又不及RTX 3080,这也可能会让一部分人犯难:阻碍选择的,除了钱包,还有你到底需不需要光线追踪性能。

如果只是要单纯更强的传统性能,对光线追踪不感冒的话,选RX 6800 XT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光线追踪让N卡玩得很火热了,但一些新游戏选择了不搭载光线追踪,例如《刺客信条:英灵殿》,传统光栅化游戏现在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至于很多人一直诚惶诚恐的A卡驱动问题,我在测试期间还没有遇到过,现在AMD的驱动也变得更加易用,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

如果对光线追踪技术有强烈的渴望,想在4K分辨率下玩玩光追游戏,那我的建议还是RTX 3080,毕竟它更成熟。

但今年的数码产品,主旋律还是一个“抢”字,手机要抢,CPU要抢,显卡也要抢,刚需想买卡的也要准时蹲点抢了。

扩展阅读:能效比比RDNA强50%的RDNA 2?

RDNA 2核心的命名其实比较戏剧性,起因其实是因为大家对第一代RDNA架构显卡的猜测,核心代号命名为Navi 10的RX 5000系列显卡,其核心面积非常小,后续不断有各种大核心Navi代号的消息传出,大家也就把“Big Navi”这个命名传开了。当然苏妈很喜欢这个名字,也在发布会上点名表扬了一番,但为了起名规范还是把RX 6000系列核心代号命名为Navi 2X。

RDNA 2首次亮相其实并不是台式机显卡,而是前不久正式开售的PS5与Xbox Series X,而在这两台机曝光硬件规格之前,虚幻5官方放出了一段宣传片,这段宣传片中展示了非常真实的光线追踪效果以及无比精致的贴图效果,而EPIC官方称这是在PS5上运行的效果。游戏主机能有如此真实的画面表现,想必里面的硬件也绝对不简单,这也是RDNA 2被推向热门话题的最大原因之一。

吧啦了一大堆,下面来看看RDNA 2到底有什么新玩意吧。

主题:更强,更节能

本次RDNA 2架构升级的目的非常直截了当:性能,能效比,以及支持更多游戏方面(DX12U)的功能。这与对手的升级方式非常相似。

RDNA 2架构提升了每个计算单元(Compute Units)的性能,引入了Infinity Cache,改变了GPU内数据传输的方式,每个计算单元内置了一个Ray Accelerators(光线加速器)。

更高频率,更高能效比

综合各种升级让这一代RDNA 2显卡获得对比上代RX 5700 XT最高两倍的性能提升幅度、1.54倍的能效比提升以及1.3倍的频率提升幅度。

带宽更高:Infinity Cache

RDNA 2一项核心技术就是Infinity Cache。它的工作原理其实与CPU的三缓差不多,它作为显卡核心里的高速缓存,可与计算单元进行快速的数据交互,变相放大了带宽,这样的好处就是无需使用更高带宽的显存也能获得不错的传输带宽,并且会更加省电,可以在更低的功耗下实现高带宽。

理论上Infinity Cache的带宽最高可达到256bit的GDDR6带宽的3.25倍,在显存功耗提升时,Infinity Cache的带宽效能比与256位的GDDR6相比也提高了2.4倍。

光线追踪单元:Ray Accelerator

RDNA 2的光线追踪单元叫做Ray Accelerator,在每个CU单元中都会内置一个。AMD称他们的实时光线追踪性能可达软件渲染的十倍,而从官方的性能报告来看,RX 6800 XT在不少支持光线追踪的游戏中都能在2K分辨率下拥有60fps以上的帧数。

Anti-Lag、Boost

Anti-Lag与Boost其实就和英伟达的低延迟模式、Reflex和DLSS这类几乎是一类东西,Anti-Lag就是字面意思,减少输入延迟,响应更快,操作更流畅。驱动中打开即用,没有应用限制,在现在电竞游戏遍地开花的时代这个功能对部分人来说应该有用。

Boost则比较智能,在玩家高速操作的时候(比如甩枪,快速移动镜头),会智能降低游戏的部分分辨率来提高帧数,以获得更低的响应延迟,AMD称根据人类感知限制与显示器的技术,用户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Boost给画面带来的画质变化。

解放CPU瓶颈?Smart Access Memory

这个技术就比较有意思了,一般来说CPU与GPU进行数据交互,CPU只能访问显卡的一部分显存,大小由基址寄存器定义,限制在256MB。虽然它们之间传输速度很快,但还是会被256MB的限制制约了传输速度,总体传输效率较低,也可以理解为显卡性能发挥受限于CPU。

而开启Smart Access Memory后,CPU可以通过满速的PCIe 4.0通道来访问显卡的全部显存,去除了传输瓶颈进而提升性能。不过通过实测发现,只有部分游戏在使用这项技术后会有帧数提升,具体还是要看游戏的数据存取机制。

AIB公版抢先看

今晚首发的是公版,AIB的非公还未到解禁的日子,不过他们也推出了自家的公版卡。

迪兰 RX 6800

迪兰 RX 6800 XT

蓝宝石 RX 6800

蓝宝石 RX 6800 XT

讯景 RX 6800

讯景 RX 6800 XT

评测配置讲解

CPU:i9-10900K

CPU:Ryzen 9 5900X

主要测试平台是i9-10900K+微星 Z490 ACE的组合,AMD平台使用Ryzen 9 5900X+微星 X570 ACE来测试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

内存则是影驰的HOF EXTREME 4266MHz,三星B-Die颗粒,为了配合AMD平台内存与FCLK1:1分频,调整至4000MHz C15使用。

电源使用的是航嘉MVP GOLD 1000W电源,拥有4路显卡模组输出,对付两款A卡不是问题。

测试用的SSD则是两片影驰HOF PRO,群联E16 PCIe 4.0主控,性能表现不错,在测试时可缩短游戏载入速度。

评测中用于压制两款CPU的散热器为超频三 凌镜GI-CX360 水冷散热器,无论是12核的Ryzen 9 5900X还是高频的i9-10900K均可轻松压制。

相关问答

如何评价AMD的RadeonVII显卡?

全球首款7nm工艺制造的游戏显卡、第二代Vega架构、16GBHBM2显存,这就是AMD在CES2019上发布的RadeonVII显卡,选择在农历新年期间发布的它,可以说沾满了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