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逐浪高 梦驰新时代——兴业银行30周年发展纪实
八月福州,茉莉飘香,闽江之滨,风正帆张,兴业银行迎来了三十岁生日。
30年前,兴业银行因改革开放而生,带着“堂堂正正办银行”的誓言从零起步。30年后,这家当年由几乎陷入经营困境的地方国营金融机构——福兴财务公司改组成立的银行,已成长为中国主流商业银行集团,稳居全球银行30强、世界企业500强。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为时议摇摆,不为诱惑所动,始终遵循商业银行发展规律走市场化、差异化发展之路,30年不断刷新高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兴业银行的光荣与梦想。截至2017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6.42万亿元,较成立之初增长近万倍;各项存款余额3.09万亿元,较1988年末增长约2.7万倍;各项贷款余额2.43万亿元,较1988年末增长2600多倍;年实现净利润从最初的821万元增长到572亿元,累计现金分红超过800亿元,累计纳税2072亿元,为投资者和社会创造了卓越的价值回报……
30年沧桑蝶变,兴业银行始终不忘“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初心和使命,将自身发展融入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在风云激荡的金融市场探索打造一流现代商业银行,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银行一步一个脚印,跻身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一阵营,亦成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时代缩影和成功样本。
为有初心多壮志
1988年,潮起东南,作为中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顺应中国金融改革大势而生。创立之初,一穷二白。全行68人挤在简陋的小楼里办公,还要“子承父债”,承接原福兴财务公司留下的巨额债务。生不逢时,国家三年经济治理整顿随之而来,银行市场也被国家专业银行高度垄断,新生的银行只能在困境中求生。
创业维艰,但兴业人有着与生俱来爱拼会赢的精神。“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使命在肩,兴业银行凭借“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的坚韧不拔,不等不靠不要,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优质服务引领行业之风。在福建站稳脚跟后,并未故步自封,于1996年吹响“二次创业”的进军号,率先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滩打响兴业招牌,大胆迈出跨区域经营的历史性步伐。进入新千年,推进“有形网络扩张和无形服务延伸、有形产品创新和无形体制机制改革”虚实结合,全面加快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建设步伐,市场化并购、引资更名、专业化改革……一次次走在行业前头。2007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我国金融全面开放元年首只金融股。从地方银行、区域性银行、全国性银行、上市银行到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兴业银行的每一次跨越都是战略智慧与拼搏的结晶。
回顾30年发展历程,兴业银行在探索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办行道路上,总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最早采用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打破“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第一批建立“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全面确立“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理念;第一批建立统一法人、分级经营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条块结合、矩阵式管理”的新型经营体制;第一批引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产分类管理等现代银行管理方法;第一批探索事业部制、条线专业化改革;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置,风险管理职能打破常规内嵌至业务条线;首家设立市场化研究机构、金融科技公司……一连串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的改革创新,在中国现代金融发展史上镌刻下鲜活的探索印记,创造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兴业范例。
回顾30年发展历程,兴业银行始终执守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努力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让企业开户“最多跑一次”,兴业银行始终与企业唇齿相依,书写了一个又一个风雨同舟、相伴成长的动人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初,转型中的中国服装企业大起大落,初创期的利郎集团也因此遭遇融资困境。在其它银行犹豫未决时,兴业银行为其发放了首笔贷款。20多年来,在兴业银行持续不间断的合作支持下,利郎集团实现了从地方性服装公司、全国性品牌男装公司到香港上市公司的三级跨越,利郎的员工们陆续用上了专属菁资卡。“如果要我谈谈银企该如何合作,利郎同兴业这二十多年的风雨同舟我觉得就是很好的例子,正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典范。”抚今追昔,利郎集团董事长王冬星由衷表示。
2002年,吉利集团还叫美日汽车有限公司。那时市场对民营企业造车普遍不看好,兴业银行基于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前景和公司自主研发的信心,率先给予其7000万元授信,由此开启了双方的密切合作。十多年来,兴业银行的服务也从单纯的信贷支持扩展到涵盖供应链金融、债券承销、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境外融资等在内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伴随吉利集团成为代表性民族汽车品牌并迈向世界舞台。兴业还积极为吉利一线产业工人提供各种贴心服务,代发工资、开发园区支付IC卡、提供个人便利贷款和定制理财产品等。2017年9月,设在吉利宁波基地厂区的兴业普惠金融服务站正式挂牌,工人们真正有了身边的银行。
2006年,转型果蔬行业不久、名不见经传的厦门福慧达果蔬股份有限公司从兴业银行获得了首笔贷款。后续十多年,兴业银行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配套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开枝散叶。福慧达现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全国多地设有子公司及物流中心,业务辐射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兴业银行是最早支持我们的银行,我们见证着彼此的成长。”该公司董事长郑晓玲谈及兴业总是格外亲近。
30年来,兴业银行始终向“实”而生,勇当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并依托集团“联合舰队”经营优势,综合运用信贷、信托、租赁、基金等多元融资工具,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产品覆盖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深化自身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相伴成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勇立潮头海天阔
作为一家旧有体制外的新生银行,兴业银行既没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和行政资源,也不占据中国经济发展要津,毫无“先天优势”,人们总是好奇兴业银行何以成功?
兴业的答案是念好“差异化”三字经,办真正商业银行。出身草根,白手起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产物、股份制企业的“身份”,都决定了兴业银行在市场摸爬滚打求生存、谋发展,不能走“寻常”路,这也恰恰锻造了兴业银行敏锐的市场洞察、前瞻的战略把握和强大的创新力。
成立之初,网点稀少一直是兴业银行的短板,如何以网点之寡,博弈存款之广,服务客户之众?兴业银行寻觅市场,敏锐地嗅到了证券资金清算这一当时不被同业关注的业务,1996年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展开合作,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资本市场银行业务并服务于金融同业的商业银行,为后来在同业金融领域大展拳脚打开了局面。
2005年后兴业银行加快全国网络布局,但学国有大行广设网点明显不切实际,而城商行、农信社、农商行的营业网点在辖区内星罗棋布,出了“地界”却没有网络支撑。兴业银行又一次捕捉到了商机,面向广大中小银行首创“联网合作、互为代理”的合作模式,以互联网平台思维拓宽彼此服务半径。2007年正式推出合作品牌“银银平台”,近年来升级扩展为涵盖支付结算、财富管理、资产交易、科技输出、研究咨询等多维服务体系,成为商业模式又一成功案例。
不止于此,兴业银行的触角从银证、银银合作向银信、银保、银基、银财合作,以及场内资金交易、代理贵金属、FICC、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领域不断延伸,形成了独树一帜、长袖善舞的金融市场业务板块,运用市场化手段有效配置资金资源,实现价值创造。如今,兴业银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资金交易等业务均稳居行业第一梯队,FICC业务能力为市场称道,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有业内人士评价,金融市场业务在资本消耗、风险生成上相对较低的优势,以及围绕金融市场业务长期形成的“跑市场文化”和市场化导向的体制机制,使得兴业银行的运营效率相对更高,成为过去十年轻型银行之路最为成功的商业银行之一。
纵观商业银行发展史,唯有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前瞻布局,差异化发展,才能占据先机,赢得未来,兴业银行恰恰以创新基因著称。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2006年兴业银行在国内首推能效融资产品,开辟国内绿色金融市场。12年间,从首推能效融资、节能减排贷款、碳金融、排污权金融、低碳主题信用卡,到率先承诺采纳赤道原则,设立专营机构,再到建立健全涵盖信托、租赁、基金、理财等在内的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兴业银行累计提供绿色融资突破1.5万亿元,服务客户上万家,而绿色信贷不良率却仅为0.31%,探索出了一条“点绿成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近年来,兴业银行还顺应中国金融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人口老龄化、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等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培育了投资银行、养老金融、交易银行等一批特色业务、优势业务,在多个细分市场形成核心竞争力,构筑起了更宽阔的“护城河”。截至目前,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升至全市场第一,连续6年蝉联股份制银行第一;交易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本外币跨境结算今年同比增长超40%,互联网支付结算交易量同比增长超230%;养老金融服务老年客户超过1300万户,综合金融资产超过8130亿元。
从同业金融、绿色金融,到城镇化金融、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兴业银行结合形势变化和自身禀赋,“适变而变,因变而胜”,开辟了一片又一片新蓝海,并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以宏大的格局开创了“寓义于利”的独特商业模式和社会责任实践观,不仅“在商言商”,更讲责任担当,将银行经营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好银行,助生活更美好。“寓义于利”发轫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探索实践,丰富于银银平台,并随着业务发展,扩展至普惠金融,让金融更有温度。兴业银行依托银银平台为近1400家金融机构提供产品、渠道、科技和研究服务支持,共同提高三四线城市及“三农”、小微企业等的有效金融供给,扩大服务区域经济与民生。在精准扶贫、社会公益等方面历来不遗余力,涉农贷款规模超过1000亿元,近五年公益慈善捐赠超过2亿元,赢得了“中国最受尊敬企业”“最佳企业公民”“最具社会责任金融机构”等诸多美誉。
风鹏正举再扬帆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金融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革,商业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考验,机遇与挑战并存。站在历史新起点,兴业银行如何适变应变,在新一轮竞争中行稳致远,取得胜势?
2003年,兴业银行在国内同业中最早提出推进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两个转变”,“轻资本、高效率”转型方向始终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阶段。2016年,顺应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竞争优势,兴业银行在新一轮五年规划中提出“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建设战略,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商行+投行”的转型战略,强调以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围绕新的战略布局,兴业银行主动调低发展速度,“强优势、补短板”两条腿走路,持续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启动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从产品主导向客户主导,从部门银行、条线银行向整体银行、流程银行转变,打造集团层面统一客户关系系统和一体化的营销服务能力,专业能力和服务效率更加精进。作为转型成效主要衡量指标的非息收入快速增长,在营业收入占比已达三分之一。
虽然创新的动力始终澎湃,但稳健也一直是兴业银行给外界的印象。从开门营业的“三铁”(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到2000年提出三大治行方略“从严治行”为首, 再到如今掷地有声的“合规致胜”,兴业银行始终坚持依法经营、稳健经营,在防风险与谋发展之间寻找最佳路径。30年来,无论是初创期的经济治理整顿,还是二次创业遇上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次次的狂风暴雨中,兴业银行总是淡定从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锻造出更为坚劲的生命力。在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执守防风险底线,兴业会再一次证明“强者恒强”。
有人说,金融科技是商业银行转型下半场的核动力。兴业银行是国内少数具备核心系统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首家通过ISO22301业务连续性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银行,也是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商之一。兴业银行始终奉行“科技兴行”战略,促进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并在云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流程机器人等八大领域系统布局,持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客户服务水平,推进安全银行、流程银行、开放银行、智慧银行建设,积极构建面向未来的银行。
三十年风起云涌,市场变幻,兴业人蹄疾步稳,勇毅笃行。
从开业之初的“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到起步阶段的“办真正商业银行”,再到快速发展阶段的“建设全国性现代化商业银行”,再到如今“建设一流银行、打造百年兴业”,兴业人服务国家、改进民生、回报社会、致力民族金融业崛起的理想和追求未曾改变。
芳华而立,风鹏正举正其时。
兴业银行不会辜负这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壮志凌云,信念如铁;不会辜负“一流银行 百年兴业”的远大理想,脚踏实地,目光如炬;不会辜负美好生活的人民向往,铭记初心,真诚如故。时间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兴业人必将越过山丘,创造新的辉煌!(郝兴文)
货殖列传|张文:初创18个月就融资47亿,壁仞科技靠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邵文 张静
【编者按】
《史记·货殖列传》是最早专门记叙从事“货殖”(商业)活动的杰出人物的史书著作,司马迁阐释的经世济民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智慧,被誉为“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是书盖为创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在这场大变局中,所有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企业家、创业者、打工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即日起,我们推出《澎湃财经人物周刊·货殖列传》,讲述全球化时代大潮中的商界人物故事。
他们为时代立传,我们为他们立传。
“颠覆性创新之父”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在研究了贝索斯、马斯克等多位顶级创业者后,在《创新者基因》中得出一个结论:跨界人才具有的突破性思维能力,是创新者的关键基因之一,跨界人才创业往往能做出真正伟大的公司。
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赛道中,壁仞科技创始人张文,也是一位跨界创业者。
创立壁仞科技前,张文并不是芯片的业内人士,但是凭着多年的创业和投资经验,他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历史性拐点到来,毅然跨界进入芯片行业,开始为打造“中国芯”而努力。
从2019年9月9日壁仞科技注册成立到2021年3月完成B轮融资,壁仞科技在18个月内累计融资额超47亿元人民币,创下了国内芯片创业公司的融资纪录。
但这还不是张文的最过人之处。
“中国芯”的梦想,不仅让张文只拿一块钱薪水,“全情投入”硬科技创业,同时,还帮助张文吸引到了一支世界级水准的半导体人才“梦之队”。
最近刚刚加入壁仞科技,担任联席CEO的李新荣,此前是AMD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说起加入壁仞科技的原因,李新荣认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历史性拐点已经到来,打造“中国芯”是所有半导体技术从业者的机会,也是责任。
“中国芯”梦想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现实,壁仞科技首款7nm GPU芯片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流片,明年正式发布。
张文说,我相信“中国芯”梦想一定会实现,不管最后是谁实现的,只要能实现,对整个行业和社会来说,都是成功的。
根据壁仞科技公司官网的介绍,壁仞科技的团队由国内外芯片和云计算领域核心专业人员、研发人员组成,在GPU、DSA(专用加速器)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独到的行业洞见。其将首先聚焦云端通用智能计算,逐步在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图形渲染等多个领域赶超现有解决方案,实现国产高端通用智能计算芯片的突破。
以下为专访实录:
澎湃新闻:你为什么选择在GPU领域创业?当时获得的支持多吗?
张文: 我创业壁仞是希望做出顶尖的通用计算芯片产品。“中国芯”是整个人工智能整个产业最核心的部件。我是抱着只拿一块钱薪水的心态来创业,就是希望能把这个赛道做好。中国GPU有99.9%依赖于国外,实际上人工智能最核心的部件就是GPU,如果没有GPU,中国的人工智能可能很难发展起来。
其实,我开始做这个公司的时候无数人劝我别做, 后来,投资人感觉到还是需要我这样的人才能把人工智能芯片做成。人工智能芯片需要三个要素:资本密集、人才密集,再加上资源密集。这三大要素对纯做技术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难统筹,但对我来说,之前的创业经验很好地证明了我在资本、人才和资源上的整合能力。
澎湃新闻:你觉得在中国做GPU能做成吗?中国做GPU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张文: 半导体三大件,CPU、Memory、GPU,CPU和Memory专利壁垒很高,短期内很难突破。真正最有可能突破的就是人工智能芯片这一块,因为人工智能芯片的理论架构也正在不断被突破中。
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是数据,人工智能芯片最需要场景和数据迭代。我相信不超过5年,中国在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方面,应该会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准。
澎湃新闻:黄金赛道之下,我们也看到大家纷纷竞跑,会不会“卷”?
张文: 中国本土的GPU高端人才我的预计大概应该不超过500人,这意味着,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人才非常稀缺,所以,我期待中国半导体企业联合起来,“中国芯”只要能做成,不管是谁做成的,对整个行业和社会都是好的。
为什么这么多投资人认为壁仞能成呢?因为我们有世界级的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又有非常好的资本支持,目前我们的高端人才密度应该是中国市场上最高的。
澎湃新闻:前边你回答了中国的大环境为什么会催生世界一流的半导体设计公司。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地利,壁仞科技为什么选择了上海,能否讲一下在上海发展集成电路上的一些优势?
张文: 壁仞科技选择上海,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回国后的第一次创业,是2011年同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博士一起做LED芯片,就在上海临港,当时LED芯片良率技术瓶颈难以突破,我们就与技术专家没日没夜的反复实验,最终成功将芯片良率从70%提升到95%以上,大幅缩短了中国LED芯片自主研发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当时上海市主要领导对我们非常支持,一年去公司考察了四五次。
之后我参与的商汤科技高速发展创业阶段,也是在上海。时任上海市主要领导跟我讲了一句话,你们大概是有史以来与上海市签约的最小的一家公司,当时我们在上海只有8个人,上海就有这种格局和魄力和我们这么小的公司战略签约,打造人工智能的“桥头堡”。
这次创业因为有前两次在上海的创业经历,再加上上海有高密度的IC设计人才,有很好的生态。
第二个原因,上海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举个例子,壁仞刚成立一年多,上海市高层领导就来公司现场调研。
第三个原因,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IC设计公司应该是国际型的,而且上海也是吸引国外人才回来的好地方。
澎湃新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我们知道壁仞科技的第一款AI芯片应该是在三季度流片,能否剧透一下壁仞科技GPU的亮点与特性?
张文: 壁仞的第一款GPU芯片主打数据中心的高端通用智能计算场景,支持云端训练和推理,包含非常多自主原创的核心技术与架构创新,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流片。这颗芯片对标的是英伟达最新的GPU产品。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我们坚定地认为打入市场,不能仅靠国产优势,一定要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价值与优异的性能表现,能够真正落地。因此,我们的GPU主要有以下三大亮点:
首先,是通用性和生态的兼容。壁仞想要做的,是一个能落地、客户易用好用的产品。因此,提供良好的通用性,支持现有主流生态就非常重要。而通用性,也是考验一个芯片公司架构能力、生态能力以及对客户需求理解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前壁仞科技的第一要务是在打造自有编程模型的同时,兼容当前主流软件生态,并兼顾面向未来的设计,新增很多东西,使程序能跑得更快更好。
其次,是高算力。我们总峰值算力及每单位功耗算力,与世界巨头相比也具备优势。壁仞的架构不拘泥于传统的向量流处理架构,而是在设计中加入数据流处理单元、近存储计算架构等其他元素,并对重点场景进行特殊优化,使其能处理各种数据类型。
而且壁仞并不止步于单芯片、单节点算力提升,我们在芯片中引入非常高的互连带宽,能做到数百数千的芯片大规模拓展,从而实现集群化大算力。
第三,是先进、创新的工艺。我们的第一款训练芯片,将是业界最大的单体芯片,集成了数百亿颗晶体管。这样的面积和密度,不但设计难度高,对生产工艺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需要芯片设计公司充分分析影响良率的各种因素,针对性地以多种手段进行优化,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以及精深的量产工程经验。
此外,随着摩尔定律衰减,芯粒(chiplet)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热门技术方向,允许不同组件分别选择其合适的技术节点来生产,然后再立体堆叠封装在一起,不仅提高芯片整体性价比,还能通过更有序的配置来提升芯片处理能力。我们在第一代产品上已经采用chiplet技术形成多种产品组合,可以说比很多国际巨头都走得更快。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目标远远不止在单芯片、单节点上比拼指标致胜,壁仞前瞻性地看到,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真正为产业、为客户提供系统级性能表现。
下一代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是GPU与CPU、DPU组成的异构计算体系,对芯片公司的能力要求从产品级提升到了系统级和生态级。做芯片大概5亿美元就够了,但真正建生态至少需要10亿美元以上,这个是同很多小芯片不一样的。
时间上,我们可能要用5到10年去规划生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和很多高校合作,比如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等。因为学校是实践生态最好的发源地,让学生们先习惯去用,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发力点。
澎湃新闻:还是回到生态问题,英伟达目前很强大,因为有自己的CUDA生态,全球有200万的开发者。壁仞科技是怎么破局呢?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毕竟这个东西是用的人越多它越强大。
张文: 生态打造上,从高校开始,然后是政府和B端客户。中国芯片作为后发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在行业标准制定上,政府可以整合行业资源,推进国内领先技术的标准化,这些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遇。
B端客户上,我们有底气可以帮助客户把性价比提高50%,同时我们也积极同B端客户进行深入合作。我们还有不少产业投资人,比如,中国平安等等。
澎湃新闻:我说到政府不断地去建数据中心这块,因为我们看到可能之前大家就觉得IDC比较多,现在也有一些业内在提倡说是不是可能也需要一些像GDC,就是政府他们做的这种数据中心,因为毕竟有很多高度敏感的数据后续不敢过度依赖于企业级的,政府级别自己要建,这块你看是不是也是未来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
张文: 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并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要达到数字化整体转型,未来数据就是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因此,数据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认为无论是公共部门还私营部门,都需要先进的国产自主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持。这对有技术实力的芯片企业无疑是一块巨大的市场。并且,未来数据资产一定会与AI、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相融合,既能让数据价值流动,又能保护数据安全,与行业场景结合落地,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
澎湃新闻:另外就是相比英伟达,壁仞科技毕竟是后起之秀,才成立一年多,你认为壁仞科技的后发优势是什么,怎样去与英伟达进行竞争?
张文: 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每天都在想。
英伟达已经做了20年,当前市值超5000亿美元,但其实当年英伟达做起来也是另辟蹊径的。我认为,伟大的公司起来都有一个趋势,一定不是跟随型:英特尔在1971年定义了CPU,所以成就了40多年的伟业;英伟达在1999年提出了GPU这个概念,在2020年第一次市值超过了英特尔。
我认为要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一定是要有能力去定义一个产品,定义一个市场。
这也是我对壁仞坚定不移的信念,我对我们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信心的,我认为中国人足够聪明。世界最顶尖的几家半导体公司都是华人担任高层,AMD、英伟达、台积电这些大公司都是。而且中国的人才储备也慢慢够了,这是第一个突破点,就是创新。
第二,中国巨大的场景应用,这是我们的一个绝对优势。
第三,国内生态合作越来越强,我们在国内用生态合作包括市场策略,让产品定价趋向合理。
澎湃新闻:另外我们还想问一个公司2019年成立的,按照进度今年三季度就会流片,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如何做到?能否讲一下背后印象比较深刻的事例?
张文: 第一,因为我们集中了华人最好的半导体人才,我们团队很多人都是做了好几代GPU,团队的深厚经验可能是第一个重要要素,因为芯片同其他产业不一样,芯片产业非常依赖经验。
第二,虽然我们设定了非常严谨的整体产业规划,但是我们的流程还是以创业公司的流程来走,我们比大公司快很多,优化了很多流程,这个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我一直跟团队讲,大家要做自己的东西,无论哪个技术流程好还是不好,适应发展的就是最好的,因为肯定要根据我们的人才特点,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来定。
同时,我们把很多的流程自动化了,我们用人工智能去优化流程,这样节约了很多时间,因为芯片的很多工作是重复的,需要不断去验证它,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把重复的工作减少,让人工智能去做,不浪费有创新能力的人去做重复工作。
第三,我认为总体来说,我们公司的整个DNA,就是做事是很快,我自己也是。我们公司成立是2019年,但是因为疫情影响,我们真正运营大概从2020年的3月份开始,我们真正运作也就一年多时间,因为我们的DNA中就是做创业公司一定要快,不能以月计算,要以天计算,就是很创业公司的节奏。
在我们公司最重要的还有凝聚力,大家一条心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所以中间的协作需要非常强。
澎湃新闻:另外就是壁仞科技的GPGPU主要是面向云端的,并非边缘侧或者端侧,这样选择的策略是什么?
张文: 我们的第一款产品一定要进入容量足够大、增长速度足够快,同时技术壁垒足够高的市场,走高端、性能领先的路径,这是我们公司创立之初定下的一个战略。
这个市场已有国际巨头在全球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后来者需要高额研发投入,非常难,很多创业者望而却步,所以,目前国产化自给率很低。产业客户也很期待更多芯片公司进入这个市场,提供更具性价比、创新力的解决方案,保障供应链安全。
壁仞团队的技术实力以及我们的融资、资源整合能力,让我们有信心成为中国市场的破局者,并且形成平台技术能力,从云端向边缘打,成型云边端一体的生态。利用芯粒(chiplet)技术,我们也会基于第一代架构推出用于边缘智能场景的训练及推理的产品组合。
端侧、边缘侧AI芯片市场实际上也不小,未来潜力更大。但目前端侧、边缘侧的AI应用还主要集中于小算力、低功耗产品,并且竞争者众多,技术门槛较低,单产品营收规模无法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而消费级的桌面显卡基本被国际巨头垄断了。
现在大家一直说国产替代还主要集中在是狭义的信创市场,量相对较小,生态也比较薄弱,所以,当初我们团队选了云端(数据中心)切入的策略。但我们相信随着AI、5G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应用落地,端侧及边缘侧未来对算力性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大。其中,数字孪生(现在很火的元宇宙概念)以及智能驾驶是我们非常看好,也是我们已经开始布局的市场。
我们判断,未来智能汽车将是量最大的智能终端,而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500甚至1000TOPS以上算力芯片的支持,可以说芯片是自动驾驶的基础条件之一。
壁仞在云端(数据中心)积累的技术、产品研发运营能力与供应链优势,将帮助我们快速推出产品覆盖这些市场。
澎湃新闻:关于你个人在律所、华尔街、人工智能企业都有过一定的履历,这个会对你目前的创业带来怎样的帮助?
张文: 这些年的经历,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心态在不断地调整,真正调整到创业心态——一个好的创业者一定是很纯粹的心态。创业真的是很孤独的事情,很纯粹的状态去创业,才能做得大。
过去的履历,比如说律师、投行肯定对融资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商汤科技的经验为我进入硬科技产业带来很大的帮助。我对商汤很感恩,参与了这样一个硬科技公司高速发展的过程后,我的眼界和思维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澎湃新闻:经历确实非常有意思,一开始是大学毕业去美国,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又决定回国;回国后开始做这个赛道,同时希望把整个赛道的生态做起来。你是怎么决定离开中国去美国,再从美国归来的?
张文: 你问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我离开中国时希望能了解和感受西方国家活跃的创业环境,但是当年去了美国以后,我更感觉到了中国的好。
我在美国以后算是进了顶尖的律师事务所、顶尖的投行工作,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回到中国,把过往的经验带回来,这毕竟是我的祖国,是我的扎根生长的地方。这些年我们中国太牛了,都在往上走,特别是现在中国的整体环境,我认为特别适合在中国做一些实现梦想的事情。
澎湃新闻:现在看来,做成中国人工智能芯片的概率有多大?
张文: 刚开始做壁仞,芯片行业我一个人都不认识,当时做成的可能性也许只有10%,但是这个赛道我认为非常好,但刚开始时要做成真的是一件非常小概率的事情。
但是,我是一个只要10%机会就会去做的人,而不会等到事情特别确定了才去做。因为机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等验证完,可能性达到70%-80%了,新技术可能也已经过时了,大家都能做了,创业者也就没机会了。
所以,只要我思考清楚了,认定了大方向,我就去做了。
澎湃新闻:你说在决定创立这家公司的时候,还不太了解GPU板到底什么样子,到现在你下面的团队是全明星级别,是怎么能够在短时间内把这些人会聚在一起的?
张文: 优秀人才愿意加入我们,主要原因在于相信“中国芯”梦想,愿意一起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
比如,最近刚刚加入壁仞科技担任联席CEO的李新荣,在国际顶尖芯片公司任职超过30年,毅然选择加入壁仞,就是看到壁仞科技对半导体产业,尤其是高性能与通用运算相关技术产品发展的愿景及生态系统集成的布局,均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同时,壁仞科技还聚集了一批业界精英并掌握了关键的核心技术,这为公司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投资方及董事会长期、持续的支持与协助,也让他更加坚信壁仞技术与产品发展的可执行性。
澎湃新闻:另外就是你招募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过程中比较有难度的事情是哪些?
张文: 我们招募人才的标准非常简单,但也非常难,我总结一下就是两句话:
1,在行业里最优秀的专家;
2,在价值观上和壁仞的核心价值高度一致。
在第二点核心价值观上,我们实行一票否决制,因为壁仞的志向是建造一家伟大的公司,在国际上重新定义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贡献和角色,这条路非常艰难,因此,我们觉得只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才能沿着这条路一起走下去,走的远,走得稳,这个选人的标准就是难度所在。
我们发现,现在的半导体市场上,优秀的专家非常难找,而且还要找到完全认同我们的长期愿景、使命的最优秀的专家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批这样非常优秀并对我们的使命充满了热忱的伙伴们,我们也希望和欢迎更多的具有一致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行业人才,加入壁仞的伟大事业中来。
澎湃新闻:讲了技术储备前沿这块,我们想谈谈前沿技术。比方说英伟达要打败英特尔,不能在CPU领域打败他,他定义了GPU,在新领域战胜了英特尔。壁仞如果要在该领域成为最顶尖的公司,那肯定也不能继续靠GPU,靠什么?
张文: 靠的是我刚才讲的,重新定义一个产品,重新定义一个市场。
澎湃新闻:从前期说你认为未来会是哪个方向?
张文:这是一个值10亿美元的问题,这个方向是我每天都在思考,肯定得根据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
这次在人工智能大会上,我认为量子芯片很有可能是下一代技术的突破点,这一块大家基本上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假如这一块做成了,对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将彻底改变产业格局,不过,这块的产业化还非常早。
目前,我们团队正在GPGPU领域大力投入,首款产品的性能预计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正在不断探索寻找未来的方向。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张艳
相关问答
如何评价韩剧《梨泰院Class》?
..女二说男主是说到就一定会做到的人,即使过称很慢很慢,也一定会为了目标前进,终有一天会达到。这一点像极了火影中鸣人坚定不移的贯彻他的忍道。复仇真正拉...
应着物联网,嵌入式在未来是不是可以捞一把?
捞一把?别开玩笑啦,技术是个严肃的活。人生发财靠康波,一命二运三风水。眼下,可以关注一下股票。好了,言归正传。嵌入式的确在物联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微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