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nic Audio T-2000 30周年纪念版 合并功放 测评
Allnic Audio T-2000 30周年纪念版 合并功放 测评
音特网 作者: MAREKDYBA图片: Allnic Audio 及 Marek Dyba
ALLNIC AUDIO是一家来自韩国的公司,由朴康秀创立,30年来一直专注于生产电子管器材。
其产品包括放大器、前级、唱放、唱头和线材。我们正在测试T-2000 型号的新版本,即30周年纪念版 ,使用热门的(字面意思和象征性的)新产品,KT170电子管。
KT = KINKLESS TETRODE束射四极管
KT系列束射四极管中第一个取得重大市场成功的是KT66,由英国马可尼-欧司朗 电子管公司于1937年推出。这些电子管从一开始就被用于收音机和放大器,包括吉他放大器,总之它们已经与音响工业有关,这一点值得强调,因为许多电子管,甚至今天所谓的“发烧”电子管,都是为其它用途设计的。在1956年,GEC提出了KT66的一个更大的版本,今天可能仍然是最常用的和最著名的KT88。经过较长时间的停滞,迟至20世纪90年代,由于Ei品牌的出现,KT90被引入市场,后来又出现了KT120。21世纪又见证了这一家族的两款电子管的首演,都是来自Tung-Sol公司。首先是2013年的KT150,最后是2020年的KT170--KT系列束射四极管中最大和最强的代表。新的电子管主要意味着为设计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他们能够设计出更强大的功放。
最早在放大器中使用KT170电子管的是Audio Reveal的MICHAŁ POSIEWKA。这是一个奇特的情况,因为KT家族的最新代表,在MICHAŁ POSIEWKA的设计中是工作在单端电路中。
其它的,有法国Jadis(I-70型号),以及Allnic Audio,本次测评的型号。它们都走向了这些电子管的主要目的方向,即“榨取”高功率,从而创造出真正替代晶体管的放大器(当然,他们说的对付更难驱动的扬声器的能力)。也就是说,是推挽式放大电路的方向。
ALLNIC AUDIO
让我们先简短了解一下公司的信息。Allnic Audio已经存在了三十年,然而在讲述这个品牌的故事时,其创造者几乎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16年,西电的一位工程师创造了一种铁和镍的合金,今天被称为Permalloy坡莫合金。它很快就应用于音频行业,直到今天,它仍然被热衷于使用,被认为是最好的非晶变压器。正是这种材料和它在所有信号变压器中的使用,才有了这个品牌的名字:Allnic - All Nickel , 全镍 , 这表明该制造商使用的所有信号变压器的铁芯都含有镍。
事实上,这个韩国品牌的历史始于每声道使用两只300B的立体声放大器。随后,立体声和单声道放大器,以及前级相继推出。直到2008年,Allnic Audio的第一台唱机放大器进入市场,型号为H-1500。2014年,这家韩国制造商推H-5000 DHT(DHT代表直接加热三极管)唱放,我在自己的系统中使用了几个星期,它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2020年,该公司推出了两款新的动圈式唱头,即Rose和Amber,今年又推出了H-5500唱放等。Amber和H-5500是我最早有机会测试的两款Allnic Audio产品,这两款产品的任何一个,以及两者一起,都证实了我在几年前使用的记忆,并使我期待着有更多的机会来聆听这个品牌的产品。
T-2000 30周年纪念版
MICHAŁ POSIEWKA的KT170放大器并没有改变他的理念,制作的放大器仍然为单端,功率不大。另一方面,负责Allnic Audio品牌的朴康秀先生也没有改变方向,在T-2000 25周年 纪念版的基础上,这位韩国设计师用KT170取代了KT150,这不是唯一的变化,但却是最明显的。
另一方面,T-2000 30周年纪念版 是一台推挽电路的强大的机器,五极管模式下功率从100瓦增加到120瓦,三极管模式下从50瓦增加到60瓦。因此,我们得到了驱动扬声器方面具有更大能力的器材。这当然很重要,因为它增加了消费者可以选择音箱的种类。
在T-2000 30周年纪念版的输出级中,每声道两只KT170管子在工作。在输入级,或如制造商所称,第一增益级使用了两只6J4三极管,第二增益级使用了四只D3a五极管(但工作在三极管模式)。这是T-2000强调的特点:只有两个增益级,但实现了40dB的电压增益。
第二增益级的D3a负载为9 kΩ阻抗,而大多数更流行的12AU7或12BH7电子管,则为47 kΩ负载阻抗,工作电流为12 mA。该电路的设计是为了尽量减少声音的染色。Allnic使用电子管的耐用性由软启动电路来保证,由于每只KT170输出管的偏压都是单独设置的,所以制造商并不要求使用成对匹配的四只管。我没有机会在实践中检查这些差异是否真的听不出来,但理论上,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管子出现故障,只需更换这一个就足够了。
放大器保持了Allnic的特色外观设计,独立的、透明的电子管保护罩。将功放从坚实的双层纸箱中取出后,要拧开十几颗螺丝,从保护罩内取出运输过程中的保护纸板。该放大器有银色和黑色两种颜色版本。Allnic的另一个元素特点是顶部侧边的金属把手,这使得它易于搬动。这很重要,因为30周年纪念版重达36公斤,远超25周年纪念版。
一方面,这台放大器看起来名气不如近藤的ONGAKU等,但另一方面,应该知道它的制作和完成度是无可挑剔的。在厚厚的铝制前面板中间,有一个大的音量旋钮,功放配备了金属遥控器,可以控制音量和选择输入。
音源输入有五组,包括3组RCA和2组XLR。经过几周的使用,我不得不说,T-2000的唯一一个稍微令人讨厌之处,是每次设备开启时输入都位于line 1。
音量控制器
T-2000 30周年纪念版的音量调节是通过制造商提供的61阶步进式恒定阻抗衰减器进行的。正如Allnic Audio所保证的那样,这是一个独特的解决方案,保证在任何音量下都能实现精确的音量控制和通道之间的完美平衡(我确认!),因此不会对音质产生负面影响。前面板上有一个较小的旋钮作为输入选择器,还有一个选择输出级模式的小按钮,在三极管模式下每声道60瓦,或者在五极管模式下120瓦。
模式可以在功放运行时进行切换,这是T-2000 30周年纪念版一个独特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改变模式需要关闭设备,因此每次都要经过数分钟的时间,在此期间,它必须恢复到最佳工作温度。起初我有些抵触,至少在切换模式时停止播放音乐,后来我放心了,毕竟,“即时切换”的建议来自制造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该设备的主电源开关被放在右侧板上。在后面板上,依次有3组RCA插座,2组XLR插座,电源插座和扬声器端子,中间有一个阻抗开关(4/8Ω)。整台设备采用相当硬的橡胶制成的机脚。正如我经常提到的,在某些时候,我把放大器放在三个IC-35石墨角锥上,由特殊的富含石墨的聚合物制成,它给出了积极的结果,所以值得考虑在这些防震垫材上投资。
在放大器的顶部有两个显示功率管偏置的指示表,后面有三个变压器,中间最大的电源牛和两侧的输出牛。偏置表在工作中测量偏压,附近的两个小旋钮用于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在整个测试期间我不需要进行任何调整)。
输出变压器不仅使用大直径的坡莫合金磁芯,而且还使用制造商描述为“完全接合”的解决方案。通常,胆机的输出变压器具有不同阻抗的单独抽头,当使用低阻抗抽头会降低变压器的效率。Allnic Audio 为其变压器配备了四个抽头,但它们始终保持连接状态,因此无论我们选择哪一个,变压器的效率都不会降低。
聆听
我们如何聆听 在测试期间,T-2000 30周年主要与GrandiNote MACH4扬声器 一起搭配,但期间也将它与Kharma Elegance S7 和Ubiq Audio Model One Duelund Edition 一起使用。放大器被放在BASE VI机架的顶层,另外还放在Acoustic Revive RST-36石英平台上。在测试过程中,我在设备下面又增加了垫材,即波兰品牌Graphite Audio的IC-35石墨锥,它做得非常好,以至于它们一直在系统中,直到测试结束。
我的J.SikoraStandard Max配KV12和Air TightPC-3唱头作为模拟源,模拟路径由ESE Labs Nibiru唱头放大器完成。在数字方面,主要是由LampizatOr Pacific参考DAC/播放器从David Laboga音频服务器上读取资源。
正如我经常做的那样,开始了与被测试的放大器的冒险,但不是100%在我自己的系统中。先是在完成测试的Kharma Elegance S-7扬声器,一对体积不是非常大的2路落地箱,铍高音/7英寸低音,后倒相。它的阻抗是8欧姆,但效率勉强达到86dB。
在我自己的系统中试听了它们之后,我决定试一下60或120瓦的Allnic在驱动这对不容易的荷兰扬声器方面会有什么表现。我还应该补充的是,对于它们的尺寸来说具有坚实的低音基础,所以需要一个能够控制它们的放大器。从纸面上看,T-2000 30周年纪念版即使在三极管模式下也有足够的功率来应对。
在这种模式下试听,给我的印象是矛盾的。一方面,放大器提供的优秀、精致、干净、精确、有漂亮共鸣的高音,与Kharm的极富分辨率、精确和表现力的铍球顶完美匹配。这些完美结合,实现了高端的展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一点也不浮夸。另一方面,对那种特点强烈的、活跃的低频部分的控制,并不像我希望的那样好。
三极管模式带来了它自己的重量、音色、良好的分离度,但也带来了在这种组合中的柔软度,当然,对我的耳朵来说是如此。换句话说,低音扬声器的控制不够好,这导致了额外的、我不喜欢的低音反射的效果,或低音的拖动。它不是特别明显,对于习惯于这种声音的人来说可能不会觉得干扰,但它足以让敏感的我有意见。
只有切换到五极管模式,才有理想的效果。良好的、虽然不是完美的低音控制回来了,这是我对比过GrandiNote Shinai晶体管放大器后知道的。低音仍然是丰富多彩的,密集的,但也足够紧密和快速。高音失去了一点三极管模式独特的、对我很有吸引力的细腻、空灵,但它仍然获得了能量和清晰度,例如在铜管上敲击鼓槌时可以听到。
整个听起来很有活力,连贯性强,就像好的电子管一样流畅、温暖。对绝对中立的偏离确实很小,没有任何人工添加的温暖和平滑的东西,而是自然的乐器声。聆听这一组合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好的组合,即使不是最理想的。我最想把这个结合起来,甚至更好:三极管模式的高音和中音,与好的晶体管的低音控制相结合。
在我进入聆听的主要部分,即涉及MACH4扬声器之前,我将Ubiq Audio Model One DuelundEdition连接到Allnic Audio。提醒一下,这是一对大型的三路封闭式箱体设计,但肯定比Kharma更容易驱动。然而,即使使用这对扬声器,我也更喜欢五极管模式,它对低频段的控制略好。诚然,即使在三极管模式下,低音也足够紧凑和快速,我不能抱怨,但在五极管模式下,它的区分度好,更精确,在频段的最深层也有更好的重量感,因此更有趣。
在这种模式下高音诚然更有表现力,比三极管模式的冲击力更明显一些,但判断这种差异更多的是个人偏好、品味问题,而不是客观的、更好/更坏的一类考虑。在三极管的优点方面,我当然要算上中音,更有色彩,更轻松。这最后一个特点后来在GrandiNote套装中得到了证实,五极管模式有其优势,但三极管使声音更友好,更“in”,更适合于数小时的长时间聆听。显然,我的个人喜好在这里起了作用,但其他人可能也会同意这种说法。
当到了最终聆听时,也就是意大利MACH4扬声器时,我毫不犹豫地再次比较T-2000 30周年纪念版的两种模式,尽管音箱很容易驱动。同样,事实证明,我更喜欢三极管模式。这对音箱快速、动态、干净、相当直接,因此五极管模式增强了这些特性。干净、有活力的,有绝对自信驱动的低音,非常好的区分,紧致,因为低音的质地不那么丰满、饱和,所以在三极管模式下就丰富多彩。
三极管模式的高音和中音也更饱满,更有色彩,并具有独特的“三极管”的细腻。在五极管模式下,中音和高音有点硬调性,更直接,尾音的衰减较少(不是很多,但仍然是),乐器周围的空气感少一点。在三极管中,表现得不那么精确,对录音的每个细节都没有那么好的洞察力,但它更有存在感,有形的,以一种更可塑和更宽敞的方式呈现。
这不是说某种表现形式在客观上优于另一种,因为两者都很出色,不同的是,足以清楚地说明我对声音的偏好和期望在某种模式下得到更充分的满足,这并不奇怪。至少在我听原声乐器和人声音乐的时候是这样。
嗯,是的,声乐......实际上我还没有提到它们。无论何种模式,它们都充满了情感,集中了我的注意力,成为展示的中心。但无论何种类型,在三极管中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当涉及到需要在大尺度上播放的音乐时,比方说交响乐、歌剧,但也包括摇滚乐,我所要做的就是按下按钮,切换到五极管模式,我得到了非常好的元素,比三极管更加令人信服。
在试听过程中,我经常改变音乐类型,这最能说明:能够改变输出级模式而不需要关闭放大器、等待它再次升温,这是多么神奇。
总结
毫无疑问,Allnic Audio T-2000 30周年纪念版是一台相当昂贵的胆机,一台合并式放大器,没有内置DAC、唱放、数播等等。这有其优势,在其开发中投入的所有时间、精力和成本都集中在获得尽可能好的声音上。就像Amber唱头和H-5500唱放一样,朴康秀先生没有让我失望,甚至超过了我的期望。他创造了一个放大器,对许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生活中最后一台传统的放大器,在绝对高端的系统中。
它不仅有足够的功率来驱动大多数的扬声器,而且你还能得到“两台”功放。我的意思是,当然,两种输出级模式,都很出色,有足够的差异性,可以根据喜好、心情或播放音乐类型来使用它们。T-2000 30周年纪念版提供了一个精致的声音,从最好的录音中提取大量的信息,将它们编织成丰富多彩、极其连贯、流动的音乐故事,让人难以自拔。特别是在三极管模式下。
当音乐需要 冲击力的时候,五极管模式的效果非常好,有很大的动力和能量,此时控制是整个频率范围的关键。T-2000像很好的浓缩咖啡一样,使四肢在听音乐时运动起来,不由自主地跟随节奏。这种情况甚至在播放不是发烧级的唱片时也会发生,因为大多数摇滚、硬摇滚甚至蓝调专辑都很难归类。Allnic并不关注这些,而是试图将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和享受乐趣上。
T-200030周年纪念版是一台优秀的放大器,是我迄今为止听过的最好的合并式放大器之一,它的设计、做工和声音将完美地融入许多高端系统,并将被使用很久、很久。
技术参数
• 120 W (8 Ω/1kHz) – 五极管模式• 60 W (8 Ω/1 kHz) – 三极管模式总谐波失真:0.17% (1 kHz/10 W)频响: 20 Hz-20 kHz信噪比: -80 dB (CCIR, 1 kHz)Damping Factor: 8 (8 Ω/1 kHz)电压增益: +26 dB输入阻抗: 100 kΩ灵敏度: 1.3 V尺寸: 440 x 480 x 300 mm重量: 36 kg
参考系统
- Oppo BDP-83SE多格式播放器(BR、CD、SACD、DVD-A),包括新的模拟级和独立的电子管电源,由Dan Wright修改- ArtAudio Symphony II集成放大器,输出变压器从Diavolo型号升级,由TomWillis制作- Modwright KWA100SE功率放大器
- Modwright LS100电子管前级放大器
- DAC: TeddyDAC, 和HegelHD11
- USB转换器:BerkeleyAudio Design Alpha USB, Lampizator
- 转盘:TransFiSalvation配TransFi T3PRO Tomahawk音盘和AT33PTG(MC),KoetsuBlack Gold Line(MC),Goldring2100(MM)唱头
- 唱放:ESELabsNibiru MC,iPhono MM/MC
- 音箱:BastanisMatterhorn
- 耳机放大器:SchiitLyr
- 耳机:奥德兹LCD3
- 信号线 -LessLoss Anchorwave; Gabriel Gold Extreme mk2, Antipodes Komako
- 音箱线 -LessLoss Anchorwave
- 电源线 -LessLoss DFPC Signature; Gigawatt LC-3
- 数字电缆:USB电缆AudioQuest Carbon,同轴和BNC电缆Audiomica Flint Consequence
- 电源:GigawattPF-2 MK2和Furutech TP-609e;通过GigawattLC-Y的专用线路;墙面插座Gigawatt G-044 Schuko和Furutech FT-SWS-D(R)。
- 器材架:RogożAudio 4SB2N
- 防震配件:ROGOZ-AUDIOSMO40平台;ROGOZ-AUDIO CPPB16平台;ROGOZAUDIO BW40MKII防震脚和Franc配件陶瓷盘超薄脚。
老师傅传授的手机维修方法 都是经验精华啊
1、按开机键后电流在40MA摆动一下(CPU供电正常);
2、到80MA左右摆动一下(暂存开始工作,也就是CPU上盖,然后开始进行总线的初始化);
3、指针到120MA左右摆动(打开GPU供电及屏供电);
4、指针到220MA左右(手机显示苹果,为开机准备);
5、指针在180MA到350MA区间左右摆动(开始载入系统);
6、指针到500MA左右摆动(开启应用部分芯片供电);
7、再回到200MA摆动一下;
8、指针到700MA摆动一下(打开基带电源输出供电);
9、电流到1000MA以上摆动(发射部分开始工作,6P手机电流值要大100MA左右);
开机电流15MA左右,CPU缺少供电;
15MA-30MA左右,30MA轻微抖动,CPU时钟工作不正常;
30MA-40MA直接停住,CPU复位故障;
40MA-80MA之间归零,CPU虚焊;
50MA左右停住,I2C总线不正常,I2C0 I2C1(显示供电芯片、背光芯片、USB管理芯片)(进水机要检查进水位置,侧供电,进水机50MA电流先查I2C0上拉电阻);
电流80MA左右停(I2C总线、UART总线上的芯片有问题,显示供电、U2、上盖;先强制DFU看是否联机,只要CPU下层没问题,USB芯片正常就可以联机;强制DFU后80MA变成60MA-70MA左右不联机一般是USB芯片问题);
电流100MA左右停住(背光芯片、CPU虚焊);
电流100多MA后瞬间大电流(屏供电、背光供电、触摸供电、GPU供电;如果不接屏也大电流就是GPU供电);
电流100MA-120MA左右抖动,不停摆动(上层坏或者虚焊);
电流100MA-150MA左右不停抖动(黑触摸损坏);
白苹果定屏(电流在200MA-300多MA之间停住或不停摆动一般是硬盘或者系统问题,700多MA回到200多停住为USB芯片问题)。
开机电流分析
1:未开机就有电流10~50MA - 电池供电部分漏电
检查电源IC 电容
2:开机无任何反应0MA - 开机回路故障
检查电源IC和供电电路
3:开机小电流10~50并回落0MA - CPU启动失败
检查CPU供电,复位信号,对CPU重植或更换
4:开机小电流10~50mA指针不动 - 时钟电路故障
检查实时时钟和主时钟电路或重植和更换晶振
5:开机电压升到100mA迅速回落 - 逻辑部分或软件加载失败
刷机 检查CPU 字库或暂存的供电 对芯片重植或更换
6:开机电流升到100mA后来回指针摆动定屏死机 - 软件故障
刷机 看报错 硬盘重植
7:电流升到200mA后回落 - 逻辑供电或射频电路漏电
检查CPU 暂存和字库供电 重植或更换
检查射频功放IC供电和TX电路元件
8:加电瞬间大电流300mA以上 - 供电电路短路
检查电源IC 功放IC 及周围元件进行更换
9:开机80mA参考电压出现问题
10:开机大电流不响 - 输出部分出问题
检查那一路接地 电容-电源-CPU
11:白苹果重启,开机电流200mA定 - U2
不开机
1:测PP_GPU外开机电压是否正常
2:复位电压是否拉低
3:插电脑是否联机
4:看报错
不开机电流反应: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5MA左右不开机。
CPU没有启动,电源故障,没有系统时钟,CPU开焊或者坏。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10---20MA不动,松手为0。
CPU没有启动,电源坏的可能性大,时钟坏,CPU坏。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30MA左右不动,松手不回落。
软件故障,cpu暂存。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40MA左右不动,松手迅速为0。
没有复位信号,暂存问题。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正常开机电流但是无限重启。
硬盘坏,或者字库坏。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40MA左右不停的摆动。
暂存坏。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30-40MA左右停顿一下,再上升到60-70MA不动,松手为0,或者回落40MA不动松手为0。
软件自检不通过,32.768khz有问题,或者是软件问题,刷机。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30-40MA马上回落0,没有松开手。
BSI检测电路故障,或者是字库问题。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200ms下降到180不动,松手不回0。
字库坏,或者硬盘。
加电,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200MA左右不动,死电流。
电源ic或者负载漏电,试试看能不能连机。
加电,没有按开机键,电流表指针上升30MA不动,按开机键电流为230不动,松手回30。
首先肯定是漏电了,与vbat通的那些,修好漏电问题再刷机,不行就是硬盘问题。
修不开机的时候,先解决漏电短路问题,再解决CPU工作条件
不联机
1:看电流
2:30MA以下-CPU时钟电路是否正常-CPU虚焊或损坏
3:50MA以上-是否白苹果
白苹果-拆下硬盘能否联机
没有白苹果-查USB控制管通路或重植和更换
4:参考电压
不显示
1:换屏
2:看屏侧面有无背光,没有背光电路。
3:查座子阻值
4: 查电压
5:查控制
不触摸
1:换屏
2:座子
3: 阻值
4:电压
5: 控制
大电流
1:检查外观是否明显进水、腐蚀。
2:测量电池座正负极是短路。
3:电池直接供电的原件
4: 烧机方法
无WIF
1: 查WLAN_VIN_1P35,没有查
PP_WLAN_VDDIO_1V8和PP_VCC_MAIN
2:查CLK32K_AP(时钟)
3:查WLAN_REG_ON,没有换电源或重植
4:拆WIFI芯片,先测阻值。
5:换IC
无基带
打开手机—是否有调制解调固件
1:查VREG_SMPS1.S2.S3.S4s四路电压
没有查基带电源通路或电源供电
2:查LDO9到LDO13的供电输出
3: 基带通路关键电阻校准ZQ CAL等
4:拆基带,测阻值,HSIC SPMI二级体值(无开路 无短路)
5:重植或换套件
无接收
1:取下天线开关,在18(B8_ASM_TRX)脚飞假天线
2:取下功放(U_LBPAD),在第10(B8_PAD_RX)脚飞假天线
3: 测基带电源的所有接收电路的电压
4:重植或换基带电源
5: 重植基带换套件
无发射
1:测2G功放4.10脚的电压,第10脚没有电压重植或更换
U_QPOET(电池充放记忆码片)
2:拆下2G功放短接6和7脚短接后装上天线看是否有信号
有就更换2G功放
3:重植或更换中频
4:重植或更换基带
5:换套件
无免提
测试播放音乐是否正常,前提通路要正常
不正常:重植或更换音频IC
正常:重植或更换音频放大器
重植或更换音频IC
无送话
尾插是否正常
1:测座子的17.18脚阻值
2:通路的电容
3:重植或更换音频IC
无听筒
听筒是否正常
1:测座子1.3脚阻值
2:重植或更换音频IC
不充电
1:测座子36.39.40.42阻值和电压
2;测是否有5V电压,没有换尾插
有测Q1701输出有没有5V
没有短接Q1701,S脚短D脚
3:查U1700(USB控制管)D6的PP1722测试点是否有5V
4:查U1700的通路
5:重植或更换U1700
6:查U1401(充电管)通路
7:重植或更换U1401
无照相
看闪关灯是否能打开
1:不能查座子的34脚PP2V85_RCAM_AVDD_CONN(供电)
12脚的AP_BI_RCAM_I2C_SDA_CONN(总线)
14脚的AP_TO_RCAM_I2C_SCL_CONN(总线)
2:换摄像头
3:座子阻值或换座子
4:测电压1V8.1V2,没有查相关的供电
5:刷机
无振动
测马达是否好坏,测两脚阻值正常20~28,没有更换
1:测座子5.6J脚阻值,有更换通路电感
2:拆下U1400(振动控制管)测阻值
3:重植或更换U1400
不读SIM卡
1:测阻值
2:测电压-正常就拆下保护管
拉低查上拉电阻或基带
一直1V8就重植基带
不认SIM卡
1;检查SIM卡座接触点是否氧化或变形
2:更换卡
3:不读卡一样
无指纹
1:测电压-3V不正常更换电源
2:测1V8不正常查U2100重植或更换
3:测座子阻值
4:重植或更换U1503(指纹升压管
相关问答
IC芯片上的字母该怎么看,为何读出来的型号跟芯片上的不一样....
我还可以告诉飞机大炮坦克的零配件呢,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有用(0)回复相关问题#includeintmax(inta,intb){if(a>b)returna;elser...
IC芯片各个管脚是怎么命名的-ZOL问答
COMS芯片电源VDD,地VCC其它引脚与实际电路有关有用(0)回复QQ1085757556你确定是NEC的吗?我查了下也没查到你说的这种.只有一款UPA1720SOP-8个脚的N沟道M...
请大神看下这个电源IC是啥型号?
电源本体是250WMAX,也就是250瓦最大其中+12V17A=204W-12V0.2A=2.4W+5V17A=85W+5VSB2A=10W+3.3V14A=46.2W一共347....
ic器件价格是多少钱?-一起装修网
一起装修网问答平台为您提供ic器件价格是多少钱?的相关答案,并为您推荐了关于ic器件价格是多少钱?的相关问题,一起装修网问答平台:装修问题,因我而止。
苹果13promax触摸ic损坏因为什么?
苹果13promax触摸IC损坏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的磨损或者过度使用导致的过热而引起的损坏。另外,不正确的维护或者外部物理损坏也可能导致IC损坏。此外,水或...
max手机,维修了cpu.更换了充电IC更换了管理IC收费2100元,...
我维修一部苹果Xsmax手机,维修了cpu.更换了充电IC更换了管理IC收费2100元,我觉得收费不合理共有1位律师解答修理之前需要问清楚的我维修一部苹果Xsmax手机...
脚密的ic连锡了怎么办-ZOL问答
第五,确定钢网厚度,是否是锡膏过量导致,这个对于0.5PITCH以下的密脚IC尤为重要...#includeintmax(inta,intb){if(a>b)returna;...
ic贴片如何辨别各种型号-ZOL问答
如:SOIC集成电路:尺寸规格:SOIC08,14,16,18,20,24,28,32QFP密脚距集成电路PLCC集成电路:PLCC20,28,32,44,52,68...
d699三极管参数?
D699是一种PNP型高频小功率三极管。下面是D699的一些基本参数:1.放大系数(hFE):一般为40至120,表示输出电流与输入电流的比例关系。2.最大耗散功率(Pc(ma...
深蓝s7200max增程版有卡片钥匙吗?
据北京深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介绍,深蓝s7200max增程版配备的是Mifare卡的读写设备,可以支持门禁卡和IC卡的读取。因此,深蓝s7200max增程版是具有卡片钥...